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严-
-郑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082
  • 关注人气:1,4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耀会:丝绸之路上的长城重镇嘉峪关

(2013-03-04 08:48:07)
标签:

董耀会

嘉峪关

杂谈

分类: 人物、历史、地理

董耀会:丝绸之路上的长城重镇嘉峪关

 

丝绸之路上的长城重镇


董耀会

 

    丝绸之路上的明长城,就是甘肃镇长城,地处中国西北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南依祁连山,北枕龙首、合黎诸山,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则仅1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历代征伐攻战的古战场。
    历史上在河西走廊遗留下来的长城、烽台、城堡等遗址随处可见。
    甘肃之称,取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两地名的首字组合而成。《九边图考》中论述甘肃镇军事地理位置之重要时写道:“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
北遮胡虏经制长策,自古已难”。
    甘肃镇是明长城九镇中,设置较晚的几镇之一。明初,朝廷对长城的建设力量主要集中于榆林以东的几镇。到成化以后,蒙古族鞑靼部贵族屡犯延绥、固原等地,后来吐番也开始进攻明廷边
地,至此明廷才开始加强了延绥到甘肃一带的长城建筑。甘肃镇长城,在明王朝统治的数百年间,也是长城九镇中经受战火较少的一镇。
    甘肃镇同其它镇长城一样,都是先设关而后修墙。甘肃镇设置虽较晚,关隘的建筑却很早。明王朝建立之后,于洪武五年(1372)就设置了嘉峪关。
    甘肃镇长城主要修筑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嘉靖二十五年(1546)右佥都御史杨博巡抚甘肃时,大兴屯利,请募民垦田,并保证永不征租。为保障屯田而修筑了甘州、肃州的长城。
    继杨博之后,隆庆末年及万历初年,廖逢节任都御史时,也较大规模地修筑了甘肃镇长城。廖逢节主持修筑的长城,同以前及其它镇不大一样,他主要是依靠分守在长城沿线的戍卒和开垦屯
田的屯户进行无偿劳动,他不向朝廷要钱,所以一般情况下也不必请求朝廷批准。地方志中对廖逢节时修长城多有记载。
    廖逢节之后,修筑甘肃镇长城工程较大的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万历二十六年(1598),兵部尚书李汶组织松山之战,收复了景泰一带之后,于次年修筑了黄河索桥至古浪土门子的200公里长
城。
    甘肃镇防御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墩台,建筑得比其它镇要多。墩台为黄土夯筑,台外围有夯土墙坞。据载,墩台又分兵墩和田墩两种,兵墩司守望,田墩备清野。兵墩随长城而建,田墩则由
屯户所建。田墩又叫屯田墩,一般30家左右建有一墩,由官方统一设计和检查验收,每墩设一名总甲负责。遇有敌情,较大的城堡则向四路发烽火信号或信炮,各户迅速隐蔽到各自的墩台里
去。明嘉靖年间,巡抚杨博,增置田墩365座。此后,廖逢节及以后诸巡抚都修筑过这类田墩。
    明代甘肃镇长城,虽然只修筑到嘉峪关,但在嘉峪关以西至敦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七卫,史称“关西七卫”。分别为曲先卫、安定卫、罕东卫、赤金蒙古卫、沙州卫、哈密卫、罕东左卫
。关西七卫的正副指挥,皆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酋长担任,明朝统治者封给他们一定的官职,由他们负责这一地区的军政事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