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田对偏关县和河曲县长城敌楼抢救性保护的请示报告

标签:
张保田长城保护杂谈 |
分类: 长城保护、文物保护、自然保护 |
原文:
山西省文物局领导,忻州市文物局领导:
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我们沿晋北左云、右玉、平鲁、偏关、河曲五县(区)调研考察现存的长城包砖空心敌楼计10座。长城敌楼之毁的一般情形不再赘述,其中以偏关县阳湾村平胡墩和河曲县四旦平村敌楼濒临倾圮,情形危急,需立即抢救性加固保护,现将我们看到的情况和建议汇报如下:
一,偏关县阳湾村平胡墩
地理坐标东经111度XX分XX秒,北纬39度XX分XX秒。平胡墩实为空心敌楼,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明长城考实》(华夏子著)第36页刊平胡墩照片一幅,描述如下:
此楼为大回廊结构,东、西、北三面墙上各开有四个箭窗,南面有门居两箭窗中,顶尚好,只垛口不存。门额上嵌有匾,阴刻楷书“平胡墩”,题头为“万历岁次丁西秋八月吉旦”,“西路管粮同知张鉴”,署“钦差整饬岢岚兵备按察司副使赵彦、钦差分守西路偏关参将部指挥佥事李宗、草朵山守备葛维藩”。此楼门匾上的砖雕和门框上的石雕图案保存较好。
2012年10月5日我们到达平胡墩现场,参照《明长城考实》中1984年的照片进行对比拍摄。发现1984年照片的拍摄点紧贴悬崖边缘,因为危险,甚至不敢站立,只能坐在坡地平台上对比拍摄。这也说明当年华夏子们明长城考察的艰辛执着。通过1984年和2012年照片的对比,可以确认仅仅过去28年,平胡墩损毁严重,面目全非(附图1)。主要变化是平胡墩门卷以西大部倾圮,南外墙西侧,西外墙,北外墙西侧,北侧西两扇窗,西侧北三扇窗等全部损毁。门卷上方砖雕损坏,石匾跌落等。现场有两落小庙,均用长城敌楼砖和条石搭建。平胡墩石匾跌落在地面上摔断,现场遗留石匾一段(附图2),刻字上款与“平”清晰可见,还刻有一段戏文,在长城石刻中十分罕见。现场无人管理,该石匾随时可能被盗。建议(1)根据《明长城考实》的文字和照片记录,立即对平胡墩保护性加固抢救;(2)搜集现场散落和流失民间的平胡墩城砖和条石砖雕,尽量利用,达到修旧如旧;(3)追查平胡墩石匾遗失的部分,该匾十分宝贵。平胡墩归属偏关县管理,偏关县重视文化历史,筹集资金新建了县城“护城楼”,相信定能匀措资金保护真正的明代长城敌楼平胡墩。
二,河曲县四旦平村敌楼
地理坐标:东经111度XX分XX秒,北纬39度XX分XX秒。当地老乡称之为“六洞楼”,南西北向各四眼,东侧已毁,推测为一门二窗。据现场观察,四旦平楼状态岌岌可危,原因是敌楼西南角底部砖体和条石基础俱毁(附图5),上部残留砖体和夯土的巨大重量悬空无所依撑,仅凭肉眼就能看出砖体倾斜下垂,故敌楼西南角,连同敌楼南墙,西墙整体随时可能倾圮倒塌。建议该部位应立即加固修补,采取物理手段,支撑楼体防止倒塌。敌楼西墙和北墙各半幅以及西北角已经整体倒塌,露出原夯土芯。原夯土墩台与后建空心敌楼的界面清晰,结构明确(附图6),是山西、陕西高窗敌楼建筑的化石证据,十分宝贵。但是夯土芯底部被掏了两个大洞,两洞深入土芯内部,相互连通,破坏了整座敌楼的土芯基础,十分危险。据我们了解时常有爱好者,旅行者前往四旦平楼,好奇者常钻进洞内“探秘”,一旦塌陷则造成人员伤亡和文物破坏的双重后果。所以建议对四旦平楼及时保护,树立保护碑,禁止登楼和钻洞的警示牌。河曲县正在敌楼附近新建体育馆场,也应该能匀出资金来用于长城敌楼保护。
上述敌楼之状态在近年山西省明长城资源调查中肯定有所记录,而我们仍愿借此表达我们的关注和焦虑。山西境内的空心敌楼所剩不多,特别晋北地区东起大同天镇,西至忻州河曲,近千公里区域内尚能看出形状者仅余10座,平均每个县不到两座,希望这些珍稀的明长城建筑不要毁于当代。
特此汇报,期待批示
前一篇:北京今天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