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达岭特区报道:暴雪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2012-11-06 18:40:15)
标签:

八达岭特区

暴雪

杂谈

分类: 活动、生活、回顾、纪念

与暴雪争高下,与时间比速度

——暴雪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2012年的这个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将人们的目光定格在了京郊。二十余个小时的暴雪袭击,使京藏高速公路南口至八达岭段受灾严重,道路积雪最深处已经超过60厘米,交通受到严重影响,被困车辆众多。为第一时间解救京藏高速被困人员,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延庆县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八达岭长城景区与武警北京总队、县公安局、八达岭镇与通力合作下,上演了一场与暴雪和时间比拼的救援行动。

 

临危受命  众志成城

    11月3日夜,八达岭一带突降暴雪。八达岭长城景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夜间值守人员密切监控积极应对,次日景区干部职工一律停休前往景区与值守人员一道抗击暴雪天气。

 

八达岭特区报道:暴雪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11月4日一早,大雪纷飞。景区全体工作人员分乘多辆班车奔赴景区。途中,由于路面积雪深厚,冰雪交织,班车深陷雪中。为及时赶到景区应对暴雪,工作人员纷纷下车,趟着及膝深的积

雪,手挽手肩并肩,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景区跋涉前行。在抵达景区的路上,特区党委边行进边研究措施,针对暴雪带来的严峻形势,统筹安排各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排查,要求所有部门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同时,景区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当前情况和工作安排,请求县委县政府予以协调并给予帮助。

    16时56分,景区接到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对京藏高速被困人员实施紧急救援的通知。景区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迅速成立由28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并协助几百名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在景区及京藏高速公路至八达岭段的各交通节点,进行被困人员引导、疏散工作,加大力度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和救援服务工作。同时,景区立刻将办公楼的职工食堂、一楼会议室、五楼会议室及一至四楼楼道辟为被困人员临时安置场所。每个楼层及会议室由景区副职领导带领4名队员,及时向被困人员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本次救援的安排措施,解答各类问题,提供便民服务。另外,景区安排2名医护人员,为体弱病人准备应急药品,为残疾人员准备沙发休息,准备担架等必要设施,并紧急协调八达岭镇卫生院4名医务人员,抵达景区,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在此后的时间里,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克服暴雪灾害带来的极端不利影响,确保现场供暖、供电、供水正常,竭尽全力地为被困人员准备了应急加餐500份,鸡蛋550个,开水2800升,并将八达岭镇机关提供的100余份食品一并送到了被困人员手中。

    11月4日18:00左右,1400余名被困人员陆续被疏散到景区办公楼。县委、县政府领导、武警北京总队首长也亲临一线,与景区干部领导共同督导指挥现场秩序维护、救援服务和人员转移工作,并与志愿服务队员一道耐心安抚和反复劝导,使个别因滞留时间较长等原因表现出焦虑不安、激动烦躁情绪的被困人员心情得以平定,开始积极配合救援工作。

 

 

八达岭特区报道:暴雪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八达岭特区报道:暴雪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决不让一个人员滞留

    本着“决不让一个人滞留”的工作方针,景区志愿服务队迅速统计被困人员数量并制作编号,将被困人员每160人分为一组。每组由特区副职领导、科级干部带领志愿服务队员与公安干警、武警战士一道全程组织护送被困群众有序离开景区办公楼,前往八达岭火车站,乘坐S2线火车到达延庆,统一安置到由延庆县委、县政府安排的住宿地点。

    在人员转运完毕后,由景区副职领导带队,志愿服务队对景区办公楼至八达岭火车站进行三次拉网式排查,确保无一名被困人员掉队。在寒风刺骨的晚上志愿服务队员仍继续守候现场,接纳自行出走返回人员,确保无一人滞留,直至11月5日上午。

    在这场抗击暴雪的战斗中,八达岭长城景区志愿服务队共帮助安置转移1400余名被困人员。让这暴雪肆虐的初冬里,闪耀着一抹“暴雪无情,人有情”的风采!

 

                                                              (文、图:八达岭特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