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太爷爷去相亲》的故事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情。
2013年秋,我和袁晓峰老师聊天,她说到80岁的妈妈办的老年大学,我说起80岁的公公还兴致勃勃地去相亲。在2000年,县城里手机仍是稀罕物品,那时的公公就为了相亲特意买了一部手机。相亲前,他算好了时间,让我和先生一个小时后给他打个电话。我们听后,会心地笑着使劲点头说好。
大概过了半年,晓峰老师告诉我,她把爷爷相亲的事情写成了绘本内容。我看了后,发现袁老师在我的几句简单描述之上,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与饱满。绘本里不留痕迹地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一家人互相之间的呵护和关爱。
绘本以第一人称孩子叙事,视角是孩子的,行为是孩子的,体验是孩子的。爷爷过生日,孩子吃完自己的蛋糕,还想吃剩下的蛋糕而不得,自然交代出太爷爷老伴的过世。太爷爷虽有儿孙的关心和照料,仍思念着老伴。在这真实的生活场景里,读者一下子就被带入进去了。
有心有爱,就什么都能看见。原来,爸爸已经观察到太爷爷有了喜欢的人。接着,先是孩子和爸爸带太爷爷去相亲,最后全家出动带太爷爷去相亲。每次去相亲太爷爷都紧张、兴奋、郑重其事,又穿新衣服又穿新鞋子。可是,路上总有原因让爷爷半途而归。不是衣服被汗浸湿了,就是鞋不合脚,或是下起了雨,刮起了风。最后太爷爷出现在王奶奶面前的形象竟是太爷爷最不愿意的。读者不论是孩还是成人,都定会迫切地想知道太爷爷到底相亲成功了没有。绘本图文合奏地引导着读者,文字简洁明了地推着故事往前走,读者的情绪情感始终被画面的人物表现、颜色、布局布景引导着,让读者充分享受故事的乐趣和情感的体验。
在常人心中,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或是步履蹒跚,或是满脸老态。而这个故事里的太爷爷,仍然保持着年轻人般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两者之间的反差,引人发笑,也引人思考。读完绘本后,留在孩子心中的将是一颗追求美好生命状态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他漫长的人生路上慢慢发芽长大。如果是上有老人的成人看这本绘本,或许会追问自己,是否关心了长辈的一些心理的需求,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传统文化里,大多数老人习惯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带着太爷爷去相亲》的内容轻松愉快温暖,带点幽默。绘本让我们因太爷爷的囧样哈哈大笑时,也描绘出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大胆认真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的生命,在任何时段都可以美好,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希望的生命状态。
《带着太爷爷去相亲》的结尾暗示读者,太爷爷和太奶奶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生活中的“太爷爷”自从2000年相亲后,和“太奶奶”一起幸福地生活17年了。今年爷爷已是97岁的高龄。
《带着太爷爷去相亲》是一本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都会有收获的绘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