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本爱安娜》

标签:
安娜西普曼爱意育儿情愫 |
分类: 快乐书吧 |
大人们常常被儿童两小无猜的美好爱意所困扰,而处理不当则会造成儿童终身的遗憾。如果我们跟孩子一起读书,读一些蕴含着小小爱意的童书,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爱,长大了他才会认得爱;让孩子感受书中的爱,长大了他才会珍惜爱;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爱;长大了才会尊重爱。
我们可以和大一些的孩子读《本爱安娜》。
这是一本描写孩子之间那种懵懂的爱意的书,这是一本告诉成人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之间那种懵懂的爱恋的书。2001年,该书的作者彼特·赫尔特林获得了法兰克福德意志青少年特别奖,《本爱安娜》是他得奖的重要原因。
本是个刚读四年级的男孩子。本的班上从波兰转来了一位叫安娜的新同学,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本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安娜。这以后,本觉得上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因为和安娜同班学习他感到欢畅。本的爸爸妈妈知道后,没有惊讶,老师也没有大惊小怪,本对师长的宽容和理解心生感激。当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教室的黑板上有人用印刷体写着一行字:本爱安娜。本的双脚如同生了根似的立在课堂与黑板之间,全班同学屏住呼吸在等待着他的反应。西普曼先生不知什么时候走进了教室,他站在本的旁边,一只大手轻轻放在本的肩上。
后来,安娜的爸爸在其他城市找到了工作,她又转学走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别说是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几岁的孩子也可能具备了“爱”的心理。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懵懂的情愫,但如果孩子有了,我们真的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必埋怨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书中的父母和老师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没有质问、指责和牢牢看管,而是尊重孩子这份小小爱恋,它不是朦胧的爱情,只是懵懂的、不掺杂任何物欲的纯真的爱恋。让孩子懂得“爱是双方的事”,是美好和值得珍惜的。如果这种感情遭到压抑甚至否定,不仅孩子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发展难以期待,而且可能导致对自我人格的否定,会出现精神危机,或者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成人后再难接受真正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