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森林里的小老鼠》一起去热爱

(2013-03-03 13:07:10)
标签:

老鼠

森林

小姨

德育

沟通

育儿

分类: 快乐书吧

和《森林里的小老鼠》一起去热爱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而让孩子们自己从体验中感悟到,又远比由我们教给孩子有效得多。我希望让孩子们和《森林里的小老鼠》一起去热爱,我相信,这一定胜过无数喋喋不休的说教式的教。

就像小学的德育,我们教了许多东西给孩子,注意:是教了,孩子是被动地接受,而不是孩子自己体验到了的主动感悟。所以,很多孩子可以一套套地讲道理,行动却另当别论。说得严重点,这样的德育,是培养道德的伪君子。而体验式的德育,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悟,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去落实在自己的行动里。由于时空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所有我们希望他体验到的,而阅读,就是最好的虚拟体验的方式。就像《森林里的小老鼠》系列,十本包括了许多方面,无论是《森林鼠生日宴会》《森林鼠看家》,还是《森林鼠大冒险》《森林鼠大马戏团》;也不管是《森林鼠去郊游》《森林鼠展览会》,还是《森林鼠运动会》《森林鼠蛋糕店》;当然了,还有《森林鼠坐船去旅行》《森林鼠告别会》,都会让孩子们读到热爱,那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朋友的热爱,对家人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探索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有了热爱,生活才会有滋有味;有了热爱,生命才会丰富多彩;有了热爱,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有了热爱,孩子们才会乐观向上、笑口常开。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说:我做的书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从心里感到高兴,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书的内容不是为了让孩子记在脑袋里,而是能记在心里。心里感受到了快乐,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现在有人说,“快乐是孩子在学校无法获得的技巧。”这是否应该让我们深思,我们是否在舍本求末?舍弃了帮助孩子实现生命本来的意义,而只着眼于教孩子一些支离破碎的技能,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殊不知,这将使孩子的头脑局部充实而整体倒退。所以,我们要用快乐为孩子们补充精神的元气。而阅读《森林里的小老鼠》系列,是能让孩子们快乐的。

《森林里的小老鼠》系列是比较适合2-3年级的孩子阅读的桥梁书。

篇幅适合,既不会因为过于简短而让孩子觉得读的不过瘾,又不会因为密密麻麻的文字打击了孩子们正在生长的阅读兴趣。

排版也符合儿童阅读的心理需要,疏朗的文字排列,时不时出现的插画,都让孩子们读起来不累。

两万多字一本,让孩子们相对容易完成,对孩子来说也很有阅读的成就感。

以大量的对白来推进故事,有情境感,让孩子很容易进入小老鼠的世界,抓得住孩子阅读的兴趣。

小老鼠的名字也很有趣:淘气包、娇气包、讲道理、爱漂亮、闷葫芦……个性鲜明,容易记,容易分辨,容易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还有书里描写的山庄美景,那是城市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和体会过的环境,其实也是我们很多爸爸妈妈们的向往。

一年级的孩子读《森林里的小老鼠》稍有生字的困难,不过,阅读能力强的一年级孩子也没有问题。四年级的孩子也会喜欢,不过他们可能会觉得读起来太容易,就像已经吃米饭的孩子还给他顿顿吃米糊,他会觉得没有嚼头,缺些咀嚼的滋味。

不过阅读是个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他们的阅读需要也不一样,最好是给孩子个性化定制的阅读,给孩子更广泛的选择范围,让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

我们来看一下理解假设。理解假设就是说当我们对输入的内容能理解的时候,我们才会吸收得更好。个体背景就是公式里的I,又叫先备知识,而每个孩子的I是不同的,要给不同I的人以适合他们的不同的“1”,这个输入对学习者来说才是可以理解的,接受度才会更好。

我们的教科书是设想所有的孩子都有差不多一样的I,各种推荐的书目也是设想所有的孩子都有差不多一样的I,所以,为孩子们提供了同样的“1”,而实际上我们知道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只有提供广泛的输入的选择,才能尽可能使不同I的学生得到他所需要的“1”,也就是他可理解的输入。而他的有效的吸收又会使他的先备知识不断扩大,从而他可理解的也更多,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就会不断扩大他的I,这就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基本模式。

其实,课外阅读要做的就是帮每个孩子的I不断成长,如果设想孩子有一样的I,就会给每个孩子一样的“1”,就好象我们设想这个年级都是一米高的孩子,给他们提供的都是一米高的孩子吃的食物量。但有些孩子可能已经一米五或更高,有些孩子可能还远不到一米,这样一来我们给的一样的书对有些孩子来说吃不下,是不能理解的无效或低效的输入;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又吃不够,这同样是低效输入。所以,我们给的建议是普遍性的,家长和老师还需要把书摆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能从更多的书中去选择适合的,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阅读。

如果家长想让4-6岁的孩子阅读《森林里的小老鼠》,那就读给他听。读到一个完整的章节后,孩子们有表达的需要时,再停下来一起聊书,注意:聊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是导,不是教。

7-9岁的孩子,自己读,借给更多的同学读,大家可以快乐地一起聊书,不拘形式,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故事和那只森林鼠…… 聊的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仍然要注意是导,不是教。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延续,认为我这么理解,孩子就一定得这么理解。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不尊重的,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可能让孩子丧失自主阅读的兴趣,或者自信心受打击,或者从此以后人云亦云,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应该支持孩子从小就听从内心的呼唤,表达真实的自己,为自己的热爱去阅读,而不是为了装潢门面或应付家长而阅读,如此,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些真正快乐的读书人,多一些美好和和谐。

孩子们还可以从这套书中学习做很多游戏,因为这的系列的每本书都有一个游戏,孩子的可参与性很强,比如学习设计越野识途比赛,举办运动会……

可以学习让生活更有趣,比如举行生日宴会,举办展览会……

可以学习动手做一些东西,比如做蛋糕,用竹叶做小船……

还可以学习责任、勇敢、友爱、尊重……

当然,还可以排演书本剧,其中任何一本都是可以拿出来演的。

还可以自己再编写《森林里的小老鼠》的故事,把庄园里的女孩换成自己,换成同学,里面很多人物都可以换成身边的人,那些故事可以是孩子们自己心中的热爱和渴望。如果孩子掌握的字还不多,也可以把写改成说;也可以做成游戏,接龙式编写新故事。孩子会有极大的创作欲望的,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实现呢。而这些关于热爱和渴望的梦想,可能会成为孩子未来路上的无穷动力呢!

小姨是给我们很多启发的一个角色。小姨是女孩子妈妈的妹妹,森林鼠们都非常喜欢她。我想孩子们也会非常喜欢她,哈哈,我也喜欢她。鼹鼠叔叔说了几句发人深思的话:“那孩子的小姨真是了不起啊,虽然她是成年人,但是却一点不见老。”当小小个子再问他时,鼹鼠又说:“一旦成了大人,就没办法再做小孩子了。”

如果我们想能做回小孩子,就读童书吧!读童书就可以做回孩子的,因为读童书能让我们更理解孩子,能让我们向孩子学习,能让我们再拥有一次童年! 所以我在做校长期间每年给老师们过儿童节,让老师们体验童年的快乐,走进童心。 这样的老师才会把本该属于童年的快乐带给孩子们,也更能够读懂童心。

做回孩子就是陪伴孩子成长,就是做孩子的玩伴,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去理解孩子,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学习和成长,在玩中激发孩子发自内心的原动力,那就是热爱。

玩也是大人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手段,因为互相之间有了共同感兴趣的目标,有了理解,所以也会有共同语言,这对孩子和师长都是莫大的幸事。好的关系,其实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教育。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现在很多大人好像都没时间玩给孩子看,也不会玩了。其实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心情;不是真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而是只盯住当下学到了什么,考到了多少分 。那是虚荣心在作怪,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仁焕法师

山庄女孩子的爸爸妈妈给了她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她得以心灵舒展。有的孩子从小就眉头紧锁。记得知心姐姐卢勤讲她到非洲的体会,照相时每个孩子发自肺腑的灿烂地笑,她说,中国孩子照相时一定要说茄子,因为孩子们不会自然而然地笑了。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鼓励他多运动;放弃完美主义;给他表演的舞台;给孩子心灵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如果每段时间孩子都被各种知识的学习填满,他真的就没有时空去成长心灵了。其结果就是脆弱,经不起打击,想不开等等。过了心理成熟期补都补不回来,随性玩耍的时间对孩子的成长太重要了。

这套书是桥梁书,桥梁书会帮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桥梁书是用来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的书,如果你的孩子还不能上桥,你就帮他一把,为他读吧。

《森林里的小老鼠》这套书也适合家长阅读,我们也会从中受到许多启发。爸爸妈妈也值得我们的爸爸妈妈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天赋,这些个性天赋是孩子的生理心理潜能,只有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为孩子们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给孩子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孩子会成长的有视野、有境界,于是,他们会更加自信、从容、有尊严,更加有创造力、责任感和大格局,这样的孩子会更能理解别人,更会热爱而不是天天怨天尤人。

想想这个山庄女孩,她会变得跟老鼠一样小,是因为她的理解和尊重。她不会高高在上,而是放低自己,从而得到的是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快乐,还有更好的成长。

还有,让孩子拥有相信的快乐,不要孩子跟你一说你就说这是假的,你就跟孩子一起走进山庄,去迎接那群可爱的森林老鼠吧。这样的孩子,才会不断有新的想象冒出来,才可能成长为大师而不是匠人。大师一定是善于创造的!而不是步人后尘。如果成不了大师,也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幸福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