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差点错过的《形状游戏》

(2011-03-20 20:33:54)
标签:

安东尼·布朗

一个一个精彩

适合亲子阅读

亲切和愉悦

艺术的殿堂

分类: 快乐书吧

差点错过的《形状游戏》  差点错过的《形状游戏》  差点错过的《形状游戏》
这是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的自传性作品,可这个书名让我以为这是一本呈现各种几何形状的书,一直就只看过封面。今天终于多翻了翻,翻到了第一页,于是就放不下了。“妈妈在她生日那天出了个主意,要我们全家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结果那一天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想说,结果这一页彻底改变了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因为我想知道妈妈会带全家去哪里,为什么会改变他的人生,他有什么样的人生。

一页一页翻下去,一个一个精彩让我不断读了再回头又读。简单讲这个故事是以一家四口为主角,有爱说冷笑话的爸爸和热爱艺术又会引导孩子们去热爱的妈妈,还有一对小兄弟。安东尼·布朗特别指明那个弟弟就是他自己。这一家人的目的地是美术馆,由于去美术馆是妈妈要求的生日活动,一开始只有妈妈兴致盎然,爸爸和两兄弟则是勉强跟去。之后,随着妈妈的解说与引导,弟弟开始有了兴趣,接着哥哥和爸爸也越来越投入,甚至一起走进了画里。最后,大家愉快地离开了美术馆。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阅读的书,幽默的爸爸、艺术的妈妈和有意思的家庭活动,会让亲子间倍感亲切和愉悦,而且还能跟着妈妈走进艺术的殿堂,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读了宋珮的导读,很受启发,录下与大家分享——

 

图画赏析、观赏与创作(宋珮)

在本书中,安东尼·布朗运用一家人衣服色调的变化,来描绘心情的转变与逐渐融入画中的过程。整本书的色彩由一开始的灰蓝、浅棕渐次明朗,加上人物服装一个接一个地鲜艳起来,使得画面彩度增加,整个场景一扫阴霾,显得缤纷亮丽。而围在图画四周的框线也有类似的作用,刚开始一家人都被厚重的外框围绕,渐渐地,外框不见了,只剩美术馆里装裱着名画的框,最后,一家人回家的场景突破了框线,往外延伸,无限宽广…… 在过去的作品里,安东尼·布朗一直和小读者玩着视觉的游戏,启迪孩子敏锐地观察图画,从搜寻与解读之中得到读图的乐趣。而这本书的设计也包含了练习读图的几个步骤:首先,他在图书中隐藏小东西,比如美术馆建筑上的棒球选手浮雕、萝卜状的柱头、馆内的茶壶等等,引发读者搜寻的兴趣。然后详细解说一幅馆藏作品——奥古斯图斯·艾格(Augustus Egg)的《过去与现在 作品一》(Past and Present No.1)让读者明白画中的细节往往是画家隐藏寓意的线索,是诠释一幅画的契机。之后,他借着17世纪的《柯蒙迪雷女士们》(The Cholmondeley Ladies)这幅画,以及自绘的两幅拿破仑肖像,让读者玩“找一找,有什么不一样?”的游戏。接着,他又把名画里的世界换成一家人身临其境的场景,并且相互对照,造成视觉上的谐趣,鼓励读者找出其中的差异。类似这样的比较不仅出现在左右对页,也安排在前后页上,比如书名页上的图画,就是后来出现的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所画的《戴了徽章的自画像》,而画中人既像作者,也像故事里的爸爸。有心的读者如果仔细寻找,会发现几乎每幅画面都藏有小小的惊喜,好像是作者与读者分享的小秘密,而且每次翻阅,都会有新发现。这样的练习,不仅让读者的视觉越发敏锐,对图画书的思考越发细密,也更了解画家的用意。显然,在这个与小朋友互动的“视觉入径”活动中,安东尼·布朗不仅训练孩子观察图画,还教他们玩基本的图像游戏,也就是作为书名的“形状游戏”。游戏的示范和成果出现在封面、内页和前后的环衬页中。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很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换句话说,就是带领小朋友由先前观赏的阶段,进入到自己创作的阶段。而观赏别人的作品与尝试创作,本来就是艺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安东尼·布朗自己说,他的图画创作正是由这个从小学会的形状游戏演变而来!形状游戏很像小时候玩儿的故事接龙游戏,如小时候大家都是又玩形状游戏,又玩故事接龙游戏,那么长大后是不是都会成为会写故事的绘本大师,或者能画插图的优秀作家呢?呵呵,人总是那么渴望表达,多一些能够表达自己的方式岂不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