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于智博中美我的道路我做主软实力起跑线杂谈 |
分类: 快乐书吧 |
——倾情推荐《“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个性化教育之路》
这是2011年出版的一本新书,也是可以让无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心有所动的书。于智博——一个留过级,考过倒数,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经历了各种挫折和艰难,后考上哈佛MBA,毕业后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一年半后担任某全球500强企业总裁助理。读了这本书我们似乎就明白了导致担任学生会领袖的高考尖子生被世界名校拒收,以及那些重点毕业的乖巧的有“出息”的孩子在职场失利的原因。如何培养有后劲的人才,如何发现孩子的最佳匹配(BEST FIT),如何增强孩子的软实力,这些才是我们真的要思考和努力的。
于智博不是神童,他从留级后仍然排名倒数的男生到500强企业抢手的人才,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来的,他离别的孩子并不遥远。亚洲最小的签约歌手——李思琳,和于智博一样,也是温暖可亲的榜样。因为他们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而不是爸爸妈妈逼的,就像中央电视台做的李思琳的专题节目的题目——《我的道路我做主》。他们的爸爸妈妈首先是期望孩子快乐幸福,同时尊重并支持孩子的选择,所以,他们都成长得快乐幸福而成就卓著。
本书总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张立红说,当时一看到“哈佛”这两个字她就毫不犹豫地退稿了。因为她决不想出版一本给孩子施加压力的书,不想出版市场上已经多如牛毛的指导考名校的书,更不想出版一本刘亦婷的跟风书。然而,当她再次仔细研究了书稿,并做了深入调查后,她认为这本书对于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些被老师和家长放弃了的孩子具有拯救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是她多年来千寻万寻也难找到的,目前每个人都急需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教育解压书。在与多名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沟通后,最后确定了来自中美婚姻家庭治疗项目的红十字会青少年生活教育讲师周奕和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顾问、铸魂育才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史青星为于智博的成长经历做了精彩的软实力方面的分析,旨在避免家长通过错误理解和复制成功个例来给孩子施加压力。
在起跑线论输赢是后劲消失的直接诱因,而于智博所具有的体育精神、坚韧、顽强、自信、智慧、苦中作乐的洒脱、勇敢、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软实力,才能保证人生的长途中后劲十足。其实,爱阅读的孩子有可能考分不是最高的,但一定是最有后劲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成长中需要具备21项软实力,这也是孩子在未来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法宝;告诉我们:输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后劲。就像俞敏洪所说的那样,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