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阅读——推荐《最想做的事》

标签:
最想做的事国际阅读协会黑人图书馆协会卜克华盛顿 |
分类: 快乐书吧 |
卜克˙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
1856─1915)是美国的黑人教育家,童年时家境贫困,南北战争以后,黑人重获自由,但是心智却因不识字而仍受桎梏。卜克˙华盛顿生活在成天为糊口而付出劳力的文盲中间,他紧紧握住梦想,他渴望学习阅读,还想帮助别人学习。这种对阅读的追求使他紧紧握住机会向一位识字的先生请教,灿烂人生的大门终于向他开启了。本书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无法阅读的昏暗及满怀希望的明亮,也从小孩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贫困和疲累──只要有盼望,所有的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值得的。这是一本开启阅读渴望的书。
阅读,在古代是特权,因为一旦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就好像阿里巴巴有了“芝麻开门”的密诀,就得以进入藏有无数宝藏的宝库,就得以走入无限宽广的天地。
所以《最想做的事》的主角卜克·华盛顿在非常贫困的家境中仍然渴望阅读,因为有这么一段经历,他深感教育之重要,所以决定献身黑人教育工作。他先在一个夜校读书,白天做事。后来到维吉尼亚州海坡顿师范农业学校做工读生,学费是由他人资助。最有趣的是他的入学考试,他向学校主持人说明自己家贫,所以需要半工半读,结果那位先生给了他一把扫把,要他扫地,卜克把这件工作做得很好,他把屋角积了很久的尘埃都扫除了。学校主持人见他做事笃实可靠,就录取了他。
他说:“在需要的时刻,一个微笑的鼓励对于正在与生命作殊死挣扎的人而言,如同充满阴霾的天空中乍现的阳光,照射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一样可贵。”或许那位读报纸的人愿意教他阅读也是最积极、最善意的鼓励吧!
画者克利司索恩皮毕业于Pratt学院,在本书中他以水彩画出光和暗的对比,十分生动,让读者深刻的感受到无法阅读的昏暗及满怀希望的明亮,也从小孩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贫困和疲累──只要有盼望,所有的痛苦都是可以忍受的、值得的,本书将他那种强烈的渴望描画得很深刻。
作者玛莉·布雷比,曾是国家地理杂志的作者,这是他第一本为儿童写的书,本书的文字十分简洁,掌握故事中紧扣人心的感觉,文笔和缓、优雅、单纯得剔透,而令人得到激励。
本书曾得到国际阅读协会的童书奖,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好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