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尝试
(2009-05-28 22:01:40)
标签:
教育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语文教学苏霍姆林杂谈 |
分类: 八面来声 |
申宣成
节选——
3.4.1 自主阅读课:为学生奠定一个精神的“底子”
3.4.1.1 课型介绍
自主阅读课即课外阅读指导课,它以专门的课时指导、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完成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
课型理念:阅读是自由的梦,阅读是心灵的远游,阅读是人生的探询。
……
自主阅读是一种不随意的阅读,它对学生的阅读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学习是一种随意的阅读,或者说是功利的阅读,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和要求的阅读,是一种极力要和教师的思想靠近,或者说是迎合教师思想的阅读,这种阅读是不自由的,是和学生的心灵有距离的。而不随意的阅读则是一种自由状态下的阅读,它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目的,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功利的、情绪化的阅读,在或者平静或者激动的阅读状态下,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情感心灵都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可谓“润物细无声”。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过精彩的描述:“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①]
……
前一篇:新书封底专家语录
后一篇:爱孩子就和他一起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