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想

标签:
人文教育儿童阅读this钱伯斯英国 |
分类: 快乐阅读思考 |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而现在有人说,“快乐是孩子在学校无法获得的技巧。”这是否应该让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是否在舍本求末?舍弃了帮助孩子实现生命本来的意义,而只着眼于教孩子一些支离破碎的技能,类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殊不知,这将使孩子的头脑局部充实而整体倒退。我们要用快乐为孩子们补充精神的元气。
阿甲先生在《帮助孩子爱上阅读》一书中讲了一个笨孩子的阅读故事。那个笨孩子叫钱伯斯,他5岁时还不识字,直到9岁才学会自己读书,上学8年后还没法通过语法考试,他的算术成绩一塌糊涂,小学、初中的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发育迟钝”。但因为阅读,因为遇到了一位才华出众的语文教师,他教会了钱伯斯如果从阅读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获得快乐,教会他终身爱上莎士比亚的戏剧,鼓励他参加学校剧团的演出,鼓励他参加辩论社团的活动,说服他至少每个星期买一本书,并创建他的个人图书馆。于是,钱伯斯一生快乐地阅读着,幸福地写作着。他说,他阅读是为了享受,而写作是因为他不得不写!后来,钱伯斯成了一位著名作家,先后获得荷兰银铅笔奖、美国图书馆学会最佳图书奖、英国卡内基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等,他还一直致力于儿童阅读教育研究,经常为教师们授课,并与夫人南希共同创办了杂志《信号:通往童书之路》(Signal: Approaches to Children’s Books)。因为他们在儿童阅读领域的重大贡献,钱伯斯夫妇共同获得了由英国图书馆学会颁发的“法吉恩奖”。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和具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啊。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的是,如果为了考试而阅读,如果不考试了,阅读也就可能被放弃了;如果是因为来自父母或老师的压力去阅读,当离开了父母和老师督促,阅读也就可能被放弃了;如果为了奖励去阅读,一旦取消了奖励,阅读也就可能被放弃了。只要让儿童阅读成为他们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才会爱上阅读,迷上阅读,享受阅读,才能如我们所愿——永不停歇地持续阅读,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并能在阅读中享受“乐之者”的快乐。
虽然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有相似性,但是,它们的相似是表层的,实质是迥异的。
快乐阅读的审美愉悦是由阅读对象引发的联想引起的,快乐阅读的审美对象丰富多彩——文学、哲学、科学……,文学中又有悲剧、喜剧、正剧……因此,伴随着阅读所体验到的审美愉悦其内涵远比娱乐愉悦丰富得多——或怦然心动、潸然泪下,或肃然起敬、心生崇高,或豁然开朗、如沐春风,或突然顿悟、会心一笑……快乐阅读就是要读出审美的愉悦和审美的快感,从而让心灵变得柔软而充满爱心,让情感变得深厚而丰富多彩,让知识得到生长、智慧得到启迪……
如果一项教育实践以增加学生负担为代价,无论结果如何,那一定是不可取的;如果一项教育实践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神秘化,以高深莫测而令老师们望而却步,那一定是难以推而广之的;如果一项教育实践需要高投入以华丽的姿态转身时,普通的、大众的学校也只好望洋兴叹了。
我们倡导快乐阅读的目的十分明确:让更多的孩子读更多的书。所以,我们的策略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非常朴实的。普通得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做起来,朴实得任何一个教师、父母,只要愿意,都能够做。因为普通,因为朴实,因为没有高不可攀的门槛,我们推动儿童阅读的队伍才会浩浩荡荡,我们才可能实现我们的目的——让更多的孩子读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