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著名作家 张友高
今天,我们还能回答“上学就是读书”吗?如果可以,许多的学习者会站出来辩驳:学校就是职业训练所,包括幼儿园里的兴趣学习,无非图个一技之长。
是以故,中小学才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
是以故,才有了国际上流行的“快乐阅读”理念。
“在深圳的南山脚下,后海之滨,车马喧嚣之中,灯红酒绿之余,时常听到朗朗的声,看到廊檐下缤纷的童话,感受洋溢在孩子们脸上的纯真的笑容,我们能够感觉到一种超越围墙的力量扑面而来,心灵的尘埃瞬间涤荡,如梦方醒:哦,这就是学校,这就是后海小学!”—这段话不是我写的,是一位著名作家写在一本书的序言里的。
最近几年,有来自台湾的、香港的、大陆的许多学者作家包括注定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大师的家伙(本人除外)正是闻着浓浓的书香频频光顾后海小学。还有英国的商务部长、德国的汉学家和中国教育部的高官访问这所学校,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给这所学校颁过奖。
从蛇口往北直达滨海大道这一片,名校如珠玉,镶嵌在南山的颈脖子上,更有“前海湾,后海湾,顾盼生情一双眼”(本人歌词)这种美女的眼睛,所以,我认识后海小学很晚很晚了。虽然早听说该校校长袁晓峰是个厉害的“资深美女”,关于这所学校的流言蜚语又很多,我怕了。
直到2007年6月初的一天,在南山书城附近的一家酒店,有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何副总、南山教育新任局长及好友许华壮胆,我才见到了袁校长。
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气质高雅,亲切随和,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如阳光写在脸上,言谈举止又一派老天真模样。
后来,读过她写的文章,听过她学校教师讲的两节公开课,和老师们有过一些交流,与她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疯玩过几次,不知不觉,感觉这所学校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师生们都真实地生活在一部永远没有完结篇的童话书中。
不仅如此,我也感觉我自己成了童话校园的一个人物。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和周围的朋友心被扯得生生的痛,想立即赶赴救灾,又不能自由行动,自愧无所作为,只写了一首歌一首诗。不久,武警七支队官兵从震中区汶川带回80多名羑族孩子,准备在深圳梧桐山下的大旺村复课。许华兄拉我一起前往,到得军营,又听书声朗朗—是袁晓峰捧着书本给孩子们讲砺志故事!
教室里好一阵欢声笑语,掌声有如春雷,笑意自然地漾开在孩子们的脸上,也有晶莹的泪珠儿滚过童真的面庞。大灾之后,在远离家乡几千里的特区,饥渴的稚嫩的心灵被一富有节奏的饱含智慧的声音所包裹所温暖!
在战争中,在灾难面前,有什么力量比爱的力量更强大?有什么声音比读书声更美妙?那一刻,我哽咽了,我的喉咙在发烫,却说不出话来。
作为一名教育边缘人,我一直在观察思考着真、善、美—人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我们看到太多的功利性的阅读与学习,也看到太多纯粹娱乐式的学习。因此,我和许多作家朋友与孩子们一样畏惧阅读。
接下来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以及最近在南山区开展的教学大检查,袁晓峰和她的后海小学明白地告诉我—什么是真正快乐的阅读。快乐阅读作为一种事业回归基础教育,我重新看到了教育的光彩!
快乐阅读是美丽的。为此,我发愿要写一本书《美丽的事业》。如果有人怀疑我吃了袁校长的回扣,我愿意坦白:我从她和她的同仁那里确实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