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转】
(2009-08-26 16:34:39)
标签:
育儿教育课文生字孙悟空杂谈 |
分类: 转载 |
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上讲的知识。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 习提示。 预习: 1、读: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查: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3、划:把感受深刻的或精彩的句子划出来。 4、注: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简单的批注。 5、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搜: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据学案进行预习。 学案一般包括 1、检查知识点〈一般指字词〉 2、搜集资料〈视课文而定〉 3、分析课题 4、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5、读后的收获 (也可以根据课文阅读提示或者课后作业内容而定。)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件4)分四个大的环节 一、交流预习,整体把握,以学定教 2、梳理问题,明确目标,以学定教。 读书来理解感悟,做到咬文嚼字,细嚼慢咽,感深悟透。 二、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平等对话 这部分主要解决"课文为什么这样写",涉及对上面环节中梳理出来问题的理解和 深化,分析要结合课文特点进行。 1、潜心读书,用心感悟,自主学习。 定要读出思考,有感有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多维活动,合作探究。 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倾听各小组探究情况,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3、平等交流,展开对话。 3、上钩下联,带动全篇,再次质疑,深化认识。 当的评价和引导。 方面,既要从文章整体进行关照,又要从细节、局部进行探究。 整篇文章来领会学习。 2、积累语言,展示情感。 正的情感。 方式。大力提倡使用"主题学习丛书",开展"主题学习"实验。 方式,检查交流学习情况,教师做到统一协调,把握进度、要求。 3、学案式预习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灵活操作。 参与。
一、激发兴趣,活动中识字 1、游戏识字 一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识字与游戏结合在一起,设计形象生动的认字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了“玩”的欢乐,丝毫不感到有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益的玩就是学习。在识字课上,设置游戏、竞赛的环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如拼音、图画与生字对号的“找朋友”: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站在教室的两边,一组拿着写有拼音或画有图画的卡片,另一组拿着相对应的生字卡片,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边向中间靠拢,找对后两名同学分别读一读所拿的生字。再如添笔画组字游戏的“排火车”:教师出示基础字“十”,让第一个学生加一笔,就可组成“土”或“千”,第二个学生再加一笔,就可组成“王”,第三个学生再加一笔,就可组成“主”“玉”等字。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乐趣,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登高山,夺红旗。爬山游戏。规则是: ⑴ 爬上第一座高山可得一面红旗,不过得认识15个生字,每认一个字,就把它从下往上贴在山坡上的脚印里,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别人,但要把它记下来。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稳地为小组夺得第一面红旗,还能经得起考验。 ⑵ 学生动手贴第一座高山。 ⑶ 击鼓传花,让学生展示登山情况,由老师随机检查认字情况。 ⑷ 学生动手制作第二座高山。(把自己多认的字贴在第二座高山上)。 ⑸ 从小组中选出认字最多的人上台接受检查。展示课外认字情况。 兴趣来源于成功。因为学生一旦看到自己的成功,即会乐此不疲。所以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学习、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能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去品尝成功的快乐。 猜谜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如“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大石头。”(碧);“田字头,人字中,一撇一竖成大功”(界)。如此一猜,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一年级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教学11单元的“清”时,因“青”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请”字,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看东西有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嘴边带请。”把“清、青、请、情、晴、睛”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这个字,复习了“请”,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又如,“渴了请饮三点水,喝水张开大口嘴,”学生很容易就把“渴、喝”记住了,妙趣横生。 |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看”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少写一横,我启发学生联想孙悟空站在云端,向远处看的样子,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模仿孙悟空。这时我就告诉学生,把手放在眼睛(“目”)上方就是“看”。这样,学生写“看”字时,就会想到眼睛,就不会少写这一横了。又如教“找”、“抱”、“拍”、“打”等字时,我让学生先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偏旁都与手有关,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再如:教乌和鸟字时,老师说:一只鸟闭上眼睛(擦掉一点),它什么都看不见了,眼前只觉得乌黑乌黑,小朋友,我们像鸟儿一样闭上眼睛试试看,是不是乌黑乌黑的,大家真的闭上眼睛,一个个都说:“老师,闭上眼睛真的乌黑乌黑的。”老师说:“这就是‘乌’,鸟字少了一点就是乌,乌黑的乌。”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能感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能通过这一情境将注意力和思维都投入到课堂之中。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积极、主动、活跃,有效地巩固了识字。
6、渗透性识字:
除了要求认识的350个生字外,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生字还有很多,教参要求作为渗透性识字的内容。实践证明,在一段文字中,做有标记的字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学习。于是,我们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学过这篇课文后,除了要求认识的生字外,你还认识了哪些生字?把这些字用你喜欢的方式在课文中标出来,读给同桌听。这样一来,给优秀生提供了自主识字的机会,实现了因材施教,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互帮互助的好氛围。
7、自学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笔画法、熟字换部首法、去部首法等。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一些简单的生字就能自学。形式上可先让四人小组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分析含义;然后小组汇报,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怎样记住字形,字的意思是什么等;汇报后再由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等。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自由发挥,兴趣较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到外面的世界中,拓宽识字渠道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外,精心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识字活动。不只局限于教室、校园,要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到精彩的外面的世界中,认识更多的字。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为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广告牌、商店招牌、厂牌、商品标牌、物品包装袋、街道的名称,无不显示着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学生在平时,通过看电视,也能认识很多字。动画片的片名,节目主持人的姓名,各栏目名,都是儿童认字的好教材。比如,《外面的世界》这一开放性单元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明白了识字方法很多,识字的途径也很广,可以在生活
中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获取知识。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
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标题开始认起,由优秀学生领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如:钢琴房、舞蹈房、美术室、电脑房、少年宫、国际部、中学楼、科技中心、餐厅、学生宿舍等;最后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如:学风“诚实、友善、勤学、活泼”,学校方针:“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警句“向别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等。因为学生对这些较熟悉,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认识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读下来。
2、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
实验教材非常重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合而为一的巨大作用。我们是贵族学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相对来说热心度都比较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格外关注,所以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表、学校开放日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次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单位等,最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
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
学习了教材第12单元“外面的世界”后,我们布置学生回家见到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学生几天认识很多字,像“安安超市”、“民生科技”、“雅芳洗化”、“南方小吃”、“特别酒家”、“邮电局”、“财政局”、“电信大厦”、“新华书店”“农业银行”等,有些难记的字词,学生却在几天中认识、记住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识字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强化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少年儿童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课外实践活动。如:“比一比谁认字多”,“小小的朗诵会”,评选“认字大王”活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识字其乐无穷。
现在,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认识不少字了。怎样才能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呢?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做的。每人准备一个小本,专门记自己的汉字,给它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像“小浪花”、“汉字集萃”、“好伙伴”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开始用认识的字说一句话,让家长帮助记下来,有时间时就拿出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的字多。学生对这项工作兴趣很浓。不但使学生有了积累资料的好习惯,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认识的字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