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鲜活的生命纵身一跃,成就了富士康今年的“第十一跳”,半年内,9条(还有两人受伤)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这纵身一跃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以及推动力,而死真的可以成就一个人生存的尊严以及梦想吗?更令人担忧的是——这连环跳何时终结?
一个企业接二连三的发生员工跳楼自杀事件,确实骇人听闻且史无前例 。那么,富士康的员工为何要连续的选择轻生呢?很多人认为,这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而富士康更是一个靠压榨工人才得以成就500强的血汗工厂。即便这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但我们不能孤立的从富士康的管理制度上去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如果理性的去分析的话,会发现这个问题不单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
有人说是因为富士康军事化的管理,缺乏人性化,流水线作业,加之各种加班制度,造就了一大批如生产机器一般,缺乏创造的富士康员工;而更多的人认为,是领导对员工缺乏一定的尊重和关心,人是群居动物,但富士康龙华厂区2.5平方公里的地方,聚集了30几万的劳工,却让众多员工感觉不到人情的温暖,遭遇的却是人情的冷漠和疏离,缺乏归属感,才造就了那些情绪压抑,又无处倾述的员工萌发轻生的念头。那么,即便不是生活在富士康的人,就能在这个人情日渐冷漠的社会找到归属感吗?而这样的归属感真的是富士康的责任吗?
我们很多人天天生活在城市中,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身份,不能融入城市生活,这座城市依旧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些外来务工者;都说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归属感,但有几个劳工可以在大城市里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此,也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吗?很多民间自发的各种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机构,不能正常自由的发挥作用,解决人们的各种烦忧,这样也是企业的责任吗?而我们的很多媒体,让人不能正常的说话,自由言论,将便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媒体,通过种种管制压制着,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这也是企业的责任吗?
还有人说这富士康就是依靠压榨劳工的劳动力,成就了今日的辉煌。我们知道这富士康是“代工”企业,低廉劳工成本是其竞争优势;但我们看到这富士康正是因为良好的员工待遇和医疗保障,才促使每天成千上万的求职者排队等候面试。而这工资偏低,加班频繁,并非是富士康的特色,而是众多企业共存的诟病。纵观我们身边很多私企的用工条件远远不如富士康优越,且拖欠工资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了。相比较的话,这就不是富士康的问题了。
那么,为何如今我们就单单把矛头都指向了富士康?因为这富士康是整个事件的主体,应该负主要责任;然而,透过这个连环跳,我们也看到了新生代劳工身上存在的心理素质以及抗挫折能力的薄弱;这11位轻生者都是入职不久的80和90后的新生代;与老一代劳工不同,新生代员工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且因为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更怀揣着一份梦想,而难以安于现状。当梦想被枯燥无味的工作所压制,并无法找到出口时,便形成了心理上的忧郁和压抑;但一遇到挫折就选择轻生,确实不是负责的行为。
或许,他们之所以选择死,就是为了唤醒众人的良知,取得社会的关注;然而,死依旧难以换回尊严和梦想。身为新生代劳工,应该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并树立良好的社会观和生活观,面对压迫,我们有权利去反抗,但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身的权利;而这生命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应当爱惜,这死都不怕,生又何惧?
这个连环跳,富士康作为主体,自然难辞其咎;但这个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一再的强调要提高劳工的各种待遇,殊不知,这劳工需要的不仅是工资待遇和务工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而我们的许多劳工就如同这煤矿工人,一下井就意味着半条命已经交给了死神一样,但却无其他选择。而倘若这社会经济体制不改革,这有关部门对劳工的权益依旧抱着漠视态度,对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的话,那么,12跳应该不是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