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托儿”成风,真情何处寻?

标签:
情感 |
《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幸福魔方》、《8090》……最近,各卫视推陈出新的多档情感类综艺节目在荧屏“火拼”激烈,合力形成一股收视新势力。然而,伴随而来的是观众的质疑:这些口口声声保证为“真人真事”的节目,播出过程中却被网友“指认”出某些当事人是由演员扮演,有弄虚作假的嫌疑。尽管节目方一致表示自己是“真实”的,但荧屏“打假”声频频出现,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网络时代的观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了一双可以共享的“火眼金睛”,再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愚弄。
最近,每每提及江苏卫视或是上海卫视,我想大家下意识的都会想到那“真人真事”“感情诚挚”的一个又一个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精彩绝伦的对决,“在宝马车哭泣”中马诺往往吸引着很多人的眼球,用其中一个男嘉宾的话来形容马诺便是如此:“网民真不容易,一天辛辛苦苦的工作之后还要到网上骂你几句。”由此可见,马诺对大家的影响是多么的大。继而显而易见,《非诚勿扰》已成为网民观众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有甚者很多观众对这个大型情感节目“满心期待”、“苦苦等待”它下一期的播出。
诸如此类的相亲节目,湖南卫视的《8090》、上海卫视的《幸福魔方》等等更是受到很多观众的亲耐,准时准点观众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然而,当电视编剧或是主持人对节目的“真实性”言之凿凿,总有那么写真相把那虚伪的面具撕了下去。
原来,《非诚勿扰》中那个一夜扬名的“富二代”只是一个身穿35元T恤在校大学生,所谓的“拥有三辆跑车、600万元存款”纯属子虚乌有;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拜金女”马诺竟是一个专业的平面模特,参加这个节目只是她的兼职工作,其他大多数女嘉宾们也只是“玩玩”而已,所有言辞犀利的话语只是为了获得高的收视率。不仅如此,《8090》也被观众抓住“小辫子”,其中有一集中的27岁男主人公的母亲被网友认出是杭州一名演员,而生活中她的儿子才上高中;无独有偶,东方卫视自推出以来就赚取了不少观众眼泪的《幸福魔方》,也被网友爆料:“《疑血》那一集中那个穿蓝色衣服的是我朋友的妈妈。”
所有一切的现实揭露这些情感节目虚伪的面孔,所谓的“真人真事”只是虚有其表,只是一场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精心策划。但有些制片人并未意识到这个错误,对于观众指出的节目找“托儿”之说,没有任何反省,反而以各种理由为托词来否决真相。这样的欺诈行为深深地伤害了观众的心。对于节目商为了让节目做得更好,可以借用群众演员以提高各个情感故事的真实性与可看性,作为观众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从头至尾,观众似乎并没有打出“不是真人真事,我们坚决不看”的口号。节目是假的,不要紧。我们重要的是学习节目所传递给我们启示,但是欺骗观众感情是坚决不允许的,制片人与节目商何须如此虚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