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若知领导心,勿念“三字经”

(2010-03-25 17:17:35)
标签:

文化

http://s15/middle/5e30abfdh829c8b90ac6e&690

混迹社会,打工仔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得不到领导的欢心与认可,同样道理,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也莫过于被领导赏识和重用。所以,在职场里,打工者要学会察言观色,摸清领导的脾气,时刻注意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迎合领导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讲领导喜欢听的话,另一种是杜绝领导不喜欢听的话。但是,前一种方法往往会因为做的失当而被人辱骂为马屁精,所以,如果想做的滴水不漏,神不知鬼不觉,那最好多使用第二种方式。

当然,选第二种方式首先得弄清楚领导通常对什么话比较反感,方能对症下药。

 

没办法

讲没办法的时候,其实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就没办法了,而有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事情的困难比较大,条件不太充分,做起来很不方便。于是,当领导询问事情进展的情况时,我们有点不情愿地讲了一句“没办法”,其实只是在表达我们的无奈,而并非真的毫无办法。可是在领导看来,我们这一句“没办法”体现了三点:第一是不负责任,第二是没有能力,第三是不求上进。对于大部分的领导而言,他们重视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他们吩咐下去事情之后,并不会时刻盯着看着直到事情完成,他们是不会去看过程的,只要看一个结果。所以,领导不喜欢员工跟他说没办法,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既然是领导吩咐你做事情,办法就得你自己去想,你现在跟领导说没办法,那是不是把这个工作交给领导去做啊?所以,任何时候,不管困难有多大,都不要跟领导讲没办法。即便事情真的困难到毫无下手余地时,也不能直接讲出来,而是间接委婉地提出来。最好的策略就是跟领导阐述你的方案,让领导一目了然你方案的可行性,让他自己去领会工作的困难程度,然后给予你帮助,缺人手他可以调剂,缺物资他可以支配。真是一举两得。

 

忘记了

这三个字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应该有这种意识,领导吩咐的事情万万不能说忘记,即便真的忘记了,也要假装没有。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不光是领导和下属如此,寻常朋友之间也是如此。假如你托一个朋友帮忙做一件事,两三日后你去询问结果或者进展状态时,他突然跟你说他把事情给忘了,你会怎么想?当然你不会当着朋友的面对他发火,可是你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而现在换成了领导,以领导的身份地位以及权利威信,他如果不给出点颜色,不表现一下自己的态度,怎么保持他的威严?所以,“忘记了”这三个字轻易不要说出口。其实取代这三个字的回答有很多种,例如“我刚问过了,对方说查到后给我打电话”,“我已经安排下去了,要不我再去确认一下吧”,“我上午刚刚打过电话,这会应该好了吧,我去问问看”等等。类似这般回答,根据办事性质的不同适当更换,这样便可以化解紧张气氛。领导总不会无聊到去查你是否真的已经做过一次,除非他对你太不信任了。

 

应该是

领导最不喜欢听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回答,道理很简单,既然不确定,那就表示什么都有可能,有可能会成功,也有可能会失败。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不能确定的情况,而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想对领导坦诚,运气好一点,领导可能会予以理解,但有那么一些领导,就是不愿意听到这种模棱两可的汇报,他们宁愿听到否定的回答,至少他心里有个底。举个例子,领导问会不会,你回答会或者不会。这都是一种确定的回答,领导听到这样的回答,他思路就清晰了,然后他才可以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如果他得到的是一个含糊的答案——应该会,他怎么办?他需要自己去判断到底是会还是不会吗?

 

尽量吧

这又是一句没有底气的回答。和“应该是”的程度相当。其实,职场里有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按常规出牌的,就拿诚信来说,当然做生意要讲究诚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诚信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尤其在面对领导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些手段去迎合领导的心,这是一种投机取巧。虽然违背了诚信的原则,但是并没有造成额外的伤害,所以并不影响大局。有人说这种人太虚伪甚至卑鄙。我常说,当你还在为做一个虚伪的聪明人和正直的傻子而犹豫不决时,你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当我们说“尽量吧”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表达谦虚,但是在职场中,必要的时候需要一种敢作敢为的气魄,尤其在领导亲自吩咐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更要表现出过人的胆识,首先给领导留下一个十分自信的印象,领导必然会高兴。当然,如果事情确实办不到而打肿脸地承诺说可以做到,这无异于玩火自焚。这种情况也应该跟领导坦白,讲明困难,让领导给你创造条件,如果回答的还是“应该吧”,不仅印象分大减,最后办不成事还会有更多麻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