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01-《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
(2019-01-05 17:02:17)
标签:
读书笔记 |
分类: 考研辅导 |
文摘:
比如《邦妮和克莱德》讲的是大萧条时期,克莱德匪帮在美国中西部地区抢劫银行和最后落网的故事。开端是邦妮和克莱德相遇,以及他们结成匪帮准备行动。他们想弄钱,这构成了需求,同时也是起点。剪辑师在这里需要用一定的镜头去表现他们的困境,形成向“抢银行”这个目标推进的走势。中段是他们抢银行,警察来追捕他们,这里就有了对抗,有了需求受阻(产生障碍),有了障碍克服,于是影片有了冲突,有了戏剧性,剪辑师就能在这些地方下重力,分配镜头,控制节奏去做高潮和情绪。结尾是邦妮和克莱德被社会势力制服并打死。这时要看影片的立意,要突出什么,累积出什么样子的情绪来。如果是绝境中的爱情,这里剪辑师的着眼点在于表现这种生死别离和结局的无奈;如果是公正,那么用力就在于枪战和最后的罪恶得报。立意不同,挑选的镜头和组接的顺序,以及控制的节奏显然是不同的。
正因为电影剧本的构建有自身的这些特点,所以剪辑师要通过“读”去拎出一个情节走势结构图来。
读剧本时,要整理出下面一些东西:
首先,剧本的立意是什么。这是影片想最终传达的思想,也是创作者从始到终都要牢牢把控的东西。叙事架构、镜头安排、画面节奏、人物情绪等等,说到底都是为立意服务的。作为影片的灵魂,它也是剪辑师在取舍素材时要始终贯彻的东西,必须让它弥漫于整个影片的情节之中。
其次是人物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讲了件什么事,导致这些人的关系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再讲一个什么事,这些人的关系又向什么方向去发展,这样的发展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等等。
参考文献:
周新霞(作者) 傅正义(丛书编辑)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
参考文献:
周新霞(作者) 傅正义(丛书编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