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读《水浒传》

(2018-08-12 22:18: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初试读后感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其主要内容说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领在山东水泊梁山起义一事。这件事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在《东都事略侯蒙传》中提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在《宋史》里也有关于宋江起义一事的明确记载。但其中也有与《水浒传》截然不同之处:如宋江并非室多次大败官军,最后接受招安,反而是被张叔夜率军打败后才投降的。至于其中的“洪太尉误走妖魔”“宋江梦游九天玄女宫”更是不可能发生的。
         且抛开这些扑朔迷离的史实不谈,单纯地品读《水浒传》这部小说,还是很有些争议的,特别是历史上对于《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历来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表现的是忠义的思想;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写给强盗看的书,是教人做强盗的书。直到20世纪50年代这种争论才慢慢消失,当时所持的看法认为《水浒传》是描写歌颂农民起义的,赞美的是宋江等人的兄弟义气以及敢于推翻腐败社会的勇气。这种看法后来变成了一个主流的看法。
         至于我,作为一个初中生,面对下学期最重要的一部语文必读书目,我也想来说一下我的看法。不敢说我的看法一定正确,但是我希望能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待这本争议颇多的文学作品。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这部书。
         一、把《水浒传》看作一部艺术文学书
        《水浒传》在艺术成就上绝对是没得可争的,它历来受到后世不少文学评论家的赞许,它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石头记》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在《水浒传》中,出现了大量个性鲜明的经典形象,这些形象在字里行间带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可得益于作者施耐庵在人物描写方面富有特点的写作方式。这种描写方法就是把一个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使他们的形象变得既生动耐看,又通俗易懂,博得了这么多人的喜爱和赞赏。
         作者还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他们的内心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明确地揭示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进而联系到他们的性格。像描写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描写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用的这种技法。
         总而言之,《水浒传》在艺术文学领域的成就是非凡的,但到了20世纪,文学评论家除了评论《水浒传》的文学成就,对《水浒传》的思想也开始产生兴趣。因而我们必须从另一个方面再来看待这本书。
        二、把《水浒传》看成一部教育文学书
         先来看看古人的看法。
         明代的李贽认为,这是一本赞美忠义品质的书,是一本看了能够让人变得讲道义、重情义的好书。而明朝的左懋第却认为《水浒传》教坏了百姓,学宋江当强盗。并且认为如果不禁毁《水浒传》,对于世风的影响是不堪设想的。当时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将《水浒传》在全国各地收缴。另外一个持这种观点的人是金圣叹,他还把七十回以后的《水浒传》全部删掉。
        那么,教育意义上的《水浒传》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其实从教育角度看,水浒传的立场还是十分正义的。他主要教育人们两个方面:一是做人要有情有义,二是要敢于反抗压迫。而个别文人认为水浒传教人做强盗则是十分片面的,这也是由于那个时代造成的原因。水浒传成书在明末清初,在那样一个皇权高度膨胀的时代,水浒传在封建统治者们的眼里应该是既可怕,又可恨的。也难怪那个时代的人们建议皇帝从民间各处缴纳水浒传,并集中销毁。所以我认为水浒传在道德立场上存在错误的看法,是几乎可以不予理睬的。
        三、把《水浒传》看作一部政治书
     鲁迅曾这样评论《水浒传》: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对于这本书在政治领域所反映的价值观,我是十分赞同鲁迅先生的看法的。宋江主动要求招安,招安后又去平田虎、方腊。这不是先反对封建社会,而后又做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吗?因此,一百单八将受招安后的内容,是小说很大的败笔。照这么一看,宋江等水浒英雄们的言行反而成了一种浮夸作风:开始说得很好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到最后说到底还不是和封建统治阶级沆瀣一气么?宋江说的很清楚,只反对当今四大奸臣,而并不反对皇上。这就犯了革命的大错。不反对皇上,看似忠心,实则是为了自己的余生能够太平地度过,根本就不是为了改天换地。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根源不在四大奸臣,四大奸臣只是这封建制度的产物。要改变这一切,最重要的是改变落后的制度。而在那个人治的时代,皇帝就是法律,要改变制度就要改变皇帝,要改变皇帝只有两条路:要么像商鞅一样变法,要么就起来造反。宋江既然选择了第二条路,那就该做得干干净净,彻底推翻宋朝,而不应只是空喊口号。
        宋江的错误在往后的朝代也有上演。比如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他们的共性就是没有看到改变一个腐朽时代的根本是改变制度。李鸿章认为改变现状只需要引进坚船利炮。宋江则认为,改变现状只需要清除挡道的四大奸臣。由此可见这种革命是一种假的革命,徒有虚名而并未切中要害。因此,《水浒传》作为一本政治文学书是彻底失败的。但这也并不就是作者施耐庵立场的错误,毕竟在那样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要是真的写宋江起义成功推翻政权,可是要被捕入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忆秦娥旧怨
后一篇:身后的目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