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拉图的儿童教育观

(2012-04-29 09:49:08)
标签:

儿童教育

柏拉图

教育名言

教育

分类: 李洁的教育

柏拉图( 公元前427 年——公元前347)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不仅以其唯心论哲学闻名于世,其教育思想也同样博大精深。在其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用大量篇幅谈论他的教育主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部作品被后人看作是论教育的专著。法国教育家、现代教育理论家卢梭认为:“《理想国》并不像那些仅凭署名判断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讨论政治的书籍,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论文,像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人写过。”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正义而完善的社会,对于个体来讲,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各种美德,如智慧、勇敢、节制,以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而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对其终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在代表作《理想国中这样论述:“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造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一个儿童从小受了好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的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此他主张孩子一生下来就要由政府管理这方面的官员带到国家育婴所, 由国家安排的专职人员抚育。他还提出儿童早期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他在《法律篇》中详细论述了儿童教育,并把儿童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胎教、学前教育和儿童教育。

在儿童教育内容方面,柏拉图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得到心灵的熏陶,因此他强调教育的内容应具有道德思想楷模的作用,故事、游戏和歌曲的内容要经过严格挑选,要选择那些歌颂勇敢、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故事和游戏。基于他的“灵魂三分和“四元德思想,柏拉图把音乐和体育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柏拉图看来,音乐和体育有着比我们现在的理解更丰富的内涵。音乐包含艺术和文学中一切富有陶冶人心灵的内容,相当于我们现在认可的文化.。体育指有关身体训练及与之相适应的活动,比我们现在称的运动有更广泛的含义。音乐或文化方面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出有教养的人,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更是为了锻炼灵魂的“激情”,培养勇敢、坚毅、敏捷的心灵素质。

在儿童教育方法上柏拉图提出“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柏拉图认为儿童的天赋存在着差异,应该“因材施教。他的“因材施教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直到今天仍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柏拉图强调:“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游戏的方法。”柏拉图是主张把游戏作为儿童教育的内容的第一人。

柏拉图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早期教育对塑造儿童未来的论断,对现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序号

柏拉图教育名言

1

我认为一种适当的教育,只要保持下去,便会使一国中的人性得到改造,而具有健全性格的人受到这种教育又变成更好的人。

2

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

3

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

4

我所谓教育就是指对儿童适当的习惯所给予善端的培养;——当把快乐、友谊、痛苦和憎恨都适当地植根于儿童心灵中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性质固然还不能明白;但一旦获得了理性,就会发观这些都是相和谐的。这心灵的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时,即是道德;而那种依于快乐和痛苦的特殊训练,——就是在引导着你去恨你所应恨的,爱你所爱的,——从始至终,是可以分开来的;我看这可以正确地称为教育。

5

应当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他起爱慕,凭他来孕育最适宜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

6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7

尊重人不应胜于尊重真理。

8

意志不纯正,则学识足以为害。

9

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10

未出生比未受教育好,因为愚昧是灾患的根源。

11

除非男女受着一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

12

语言的美、乐调的美以及节奏的美,都表现好性情。所谓“好性情”并不是人们通常用来恭维愚笨的人的那个意思,而是心灵真正尽善尽美。

13

智慧一定具有更神圣的品质,这是永不会丧失它的效能的;可是,由于它的方向不同,于是或为有用与有益,或为无用与有害。要迫使那些禀赋好的人去得到我们认为最伟大的知识,使其能够看到“善”,帮助他们不断前进。

14

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事与小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