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我周旋久

(2025-10-18 22:21:07)
分类: 故园风雨原创散文
我与我周旋久

1

某某朋友说在地下埋了几坛酒。另一个朋友说喜欢收藏酒。

有钱有闲的生活教人羡慕,可并不多么向往,原因很朴实,兴不在此耳。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往往戛然而止于洞房花烛,其后,男人变成腐儒,女人变成悍妇,由于不吸睛,没长在观众的审美中心,所以,貂尾不可续狗。

因而,安徒生童话只跟你讲阳光彩虹小白马,就是不讲海里埋伏着大白鲨。否则,哪个孩子还敢读下去?

回到镜子的另一面,朋友埋下的坛子多年之后启开,酒精已跑了个光光;藏酒的朋友恋栈酒局,喝坏了心肝脾肺肾的某一样。

 

2

尤其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家里的储物架上渐渐摆满了酒,皆是子侄辈所馈。人家东晋谢安漫不经心的一句便是“小儿辈大破贼”(《世说新语·雅量》),到了自家“风流”,却是常与子侄辈每每大醉而归。倒是幸在他们在各自领域混到了风生水起,且“老朽”也未真的朽,不言还能一餐饭斗米,肉十斤,起码还可以做到老骥伏枥。

多年前论坛上写诗,文友觉得这家伙老气横秋,第一印象都是“老先生”,而后线下有缘者相见,顿觉原来是走了眼。这个“多年”的跨度多大呢,十五年,或者二十年。但不过是自然规律而已,无需感怀,美人在骨不在皮,不使英雄见白头,这不是傲娇,而是时光之河流动,按部就班。

 

3

明明是在讨论唯物辩证法,何者陷在酒坛子里这么多段落。

刚刚网购《资本论》一套三本,能否啃得下去,毫无悬念。需要一个契机,一气呵成。藏酒不如藏书,酒要“共勉”,书必独享。

往前推上九日,自沧州归淮南,那时候因为故乡久雨,有点发恼,可谁料到,这边同样淋漓,一晃成灾。昨夜雨中打的,的哥言及潘集的稻子眼瞅着收不掉,有些已经发了芽,彼此慨叹了一回。老农们——的的确确是老农们,年轻人谁会甘心在家种地。话说老农们盼了一季,到头来车子进不了田,先不讲人工收割现实不现实,纵使收了,如何脱粒,如何晾晒。中间也有涉及烘干机的话题,意义不大,本来就着了灾,减了产,再一毛钱一斤去烘,理论上是对的,可哪家舍得呢。

 

4

曾在早年几次到诸城公干,那个城市有好多家淀粉生产企业,所以,一到城区,扑面而来的就是浓郁的粮食发酵味道,未知底细的,未必先想到淀粉,而大半可能是酒。

对于诸城的印象并不止于淀粉厂,还有经济而实惠的菜品。十块左右一盘炝土豆丝,满满一大盘哟,简直是冒了尖,以前听说东北菜“豪放”,原来鲁地亦然。那段时间的饮食差旅,由一位合作的乐陵粮商王总代付,既殷勤,又妥帖。不知喝了多次酒,直到订单全部完成,大家皆大欢喜。合作嘛,双方有利,才能久远。王总其时很年轻,帅哥类型,觉得一定大有可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然有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前途不谓不远大。

合作了几期,再之后双方的重点有了转移,但人情是断不了的,王总时不时来公司坐坐。忽然有一段时间,事情有了变化,好久不见王总影子,一问之下,领导们苦笑摇头,说人跑了,生意败了,婚姻上一团乱麻。

 

5

不知缘起于何,旧世纪新世纪相交的年代,故乡小城里埋酒成风。首要条件有三:要粮食酒,要够烈,要量大。因而,即便成了风气,也不是一般人家可以考虑的问题。便说酒精跑了光光的那个案例,彼时彼刻,是作为段子来讲的。只可惜人生在世,旦夕祸福,绘声绘色讲段子的人,已经魂归那世去了,而来也有将近十载。人是会成长的,会变得出奇的强大。不强大,则憋屈,这是千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最近关于宝岛政客王某人的那个热梗,“歌词”中有几句便是,“你在哽咽什么啊……你在哭什么哭……没出息!”嘻笑之余,不免触景而生情。

偶尔夜起时依旧会到窗前伫立,风雨凄其,密集的撞击声树叶的沙沙声狗子的怨怼声隔壁的呓语声,声声入耳。上面提及《世说新语》,从浮生品味而言,这真是一部奇书。像“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诸语,俱出其中。

 

6

一直在自问读书的意义,答过,疑过,终于与自己和解。读书是心灵需求,效用云云,过于功利。毕竟已不是少年郎,不再有“鞭子”在背后高举。因而才对那些能够把《资本论》倒背如流的大佬陡生仰慕,做不到呵,做不到。哪怕是在学生时期,背书都是靠一遍一遍硬磨,没有过目不忘,更没有神来之笔。

十六七岁的样子,每日晚自习结束,宿舍停了电,屋后的路灯下总会云集好多身影。夏天虫咬,冬天霜摧……怀旧有点像蜜糖,原来苦巴巴的一切,现在追忆,愣是泛起了甜。对于这样的学生,巡逻的老师们是不撵的,大家嗡嗡嘤嘤,天上星移斗转。而今回望,没有谁亏了谁,没有谁负了谁,奋斗过,挣扎过,蛮好。

 

7

《资本论》倒背如流者,不止一二,问问度娘即可。神乎其神吧,但廉颇之食量难道不神?一餐“饭斗米,肉十斤”。什么概念呢,先不说是膨胀率极高的大米,就以小米论,战国时一斗等于今天的十二斤五两,再加上肉“十斤”,那时候的“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半斤,换算换算,以最保守的结果,是否要惊为天人了……而且,信源涵盖了向以严谨著称的《史记》。

望尘莫及是必然,反正书已到手,有的是日夜咀嚼。记得《聊斋志异·阿宝》中有一段话说得挺入心,“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窘然也。痴耶不痴?唯人自知。


我与我周旋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淝水怀古
后一篇:夜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