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青天
(2025-07-25 11:20:34)| 分类: 故园风雨原创散文 |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1
“人只有靠眼睛才上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最早的哲学家们是天文学家。天空使人想起自己的使命。”尽管不喜这种动辄言之凿凿的语言定式,不过,终归还须回到其承载内容的基本核心,而且要了解历史背景,也即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上边这段话出自费尔巴哈,当年在思政课堂,对其有过短暂接触,作为马克思的前辈哲学家,后辈们需要一定程度的景仰。费氏比马克思年长十四岁,后者受前者辩证唯物主义者观点影响颇深。
在某一部网络玄幻小说上,作者“水”文时偶尔蹦出的一句话感觉挺深刻:对于诸神而言,人类自打抬头仰望星辰的一刻起,原罪当即降临。传统并非绝对良性或者绝对劣性,但毋庸置疑,就像费尔巴哈们一般,反传统历来是件风险极大收益极小的事情。网络原时代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有的男女网聊聊到家庭破裂,因此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网聊就属大逆不道。再回到网络文学,那时候的社会大众,可没有眼下这种包容度——不仅不会攻讦,还会有限参与。试问,长途旅行,还有几个人不在手机上拨拉拨拉网文呢。唯一的真相便在于,任何一种反传统,都会大概率出现几个被烧死的“布鲁诺”。
因而,假设在十几年前提及网络小说某种观点深刻,不被传统文学圈笑死才怪。其实,哪有什么网文圈以及传统文学圈之分,只有朝堂与江湖、正统与非正统的碰撞博弈。要不然,在法度森严的中古近古,何来的《金瓶梅》《聊斋志异》们出世。不应该拘泥对于新生事物固有的成见,甚至敌意。
老夫哪个不曾是少年。
2
一种思想体系,一种政治制度,没有啥子一眼万年,万寿无疆。
变(动)是事物发展的唯一规律。
所以要讲究或者加上历史阶段这个前缀。一定会有更先进的学说替代辩证唯物主义,一个社会也绝对会进化到更高级的形态。而且这两个不是假说,是结论,是规律。牛顿便曾曰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新的生机勃勃的生产力,取代旧的老态龙钟的生产力,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可以阻遏,无法扼杀,不过是苟延残喘的时长时短而已。小学时,在繁星满天的夏夜听初中生发小讲UFO讲世外生物,还有些杞人忧天放浪肆意的观感,毕竟,彼时整个村子连盏电灯都是奢求,遑论外星人。忽而数十载如一瞬,不已经月球车火星车满天飞了嘛。唯一遗憾的,便是当时意气风发的主讲人,如今变得唯唯诺诺沧桑似铁,寻常在村里走路,低首默行,无人在意。
3
为何对文章开端费氏的断言有些抵触呢,因为在历史中明显不适用嘛。古今中外,有几个先代大贤是天文学家?他们或许有想象,但少研究,更无响当当的成果,孔子然,苏格拉底亦然。毫无疑问,他们的思想学说,照亮了无数时代,但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两千几百年前,伊辈怎么可能通透到预见未来。难以拿出实证的结论,不是假说,又是什么?甚至有的根本连假说都算不上,说是“胡说”也不为过。假说的定义如下: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即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在未得到实验确证之前表现为假设学说或假说。
近来东西方媒体界恰好有一个折腾得沸沸扬扬的案例,可以拿来佐证,那便是一时甚嚣尘上的“西方伪史论”。论辩双方都极尽穷一切手段之能事,结果辩来辩去,依旧是谁也驳不倒谁。从本质上说,即便像大中华这种拥有两千年大一统王朝的国家,你非得去掰扯历史的真相,都是枉然——正史野史,为尊者讳,后朝修前史,个人爱憎……种种因素已经决定了所谓历史,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更不要说无论是地域还是政体都异常碎片化的欧罗巴了。碳-14可以断年,但它可以往日重现么?本来便是一个无解之题,非得立论,不打破头才怪。唯一大家心照不宣的情绪内核是,双方各有寄托,各有指向。试问,如果连你的历史都是虚无捏造,那么你的优越感崩不崩坍?而且,欺骗作为传统,是会继承遗传的,你今日之世界观,同样将无一是处。
克拉塞维茨在其《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现实却是,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个可以脱离政治脱离时代的影射。
4
不是一定,而应当唤作“一直”,一定还是判断,一直则属事实。
一直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篡改或涂抹历史,且主体仍是“古今中外”四字。
还要什么自行车啊。即便一个人之目下,让他来书写自己的成长史,姑且认可他的人性,是不是还有个日久年深记忆力模糊的问题。那若是让他写别人呢,既不在场,兼之道听途说,西方人有云,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给出一个相似的噱头,现在给你一段视频,你能保证摄像头下之所见,皆属事实么?这都保证不了,你来扯什么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历史真相,明显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嘛。所辩非所云,余其中的机心不言,裹挟裹挟流量,却是眼前利益。
昨日傍晚,在朋友圈有感而发过一条说说:李富贵一直在,一如她的家庭。而且,她所谓火,也是很长时间就有的。当然,大火是最近的事。李富贵自己就说,不需要怜悯。忽然好多人像发现宝藏一样……流量这个东西害人不浅。李富贵及其家庭及其镜头下的农村老人们需要什么?一是尊重,二是体系化全社会全角度的关注,还有相关政策。不是一时的奉承,因为来得快,去得同样快。何来的居高临下?他们靠自己踏实地活着,虽不富裕,也能温饱,反倒是那些哗啦凑上去的,真为李富贵们?平等讲了多少年,就像什么脑瘫诗人,打工诗人,差不多的状况,关注低收入人群,是社会福利体系的职责,诗人就说诗,就说诗的内容。捧杀也是杀,受捧的会不会飘?捧人的除了流量又为什么?那些李富贵们,就在那儿,一辈一辈,千百年了。助一个,其他的就不存在么?所以,终需国家重视,社会进步。不需要闹剧。
5
李富贵是某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河南“网红”,家庭状况极为特殊,父母叔叔智商皆不高,爷爷独力支撑。李富贵拍视频发生活状态有年,也拥有了一定人气,如上文言,大火确实是最近的事情。以眼前而论,李富贵以纯朴之姿到农村里走村串户售卖生活必需品,与比她还要纯朴的农村老人们有着良好互动。相当一部分“网红”的发展路径,几乎如出一辙,火了,变现,然后重新沉寂,能够长盛不衰的甚少。
李富贵本在大火之前,就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平台也给她有一定的推荐度,所以,以往刷视频是可以刷到她的频道的,那为什么一大火马上一堆人围上去了呢?真是纯纯因为她的品格她的家境?那应当早就行动才对。绕了一大圈子回来,不就是热度,也是流量嘛。当初“拉面哥”“张同学”们不是同样的车马盈门而今门可罗雀么。流量给你的,流量还可以拿走,不以特定的人为准。比李富贵更励志更穷且弥坚的大有人在,没见哪个在他们“出来”之前去献花,去写诗。
正如国家层面推动全民小康社会的举措,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出来一个李富贵,还有千千万万的李富贵在泥泞中挣扎。“李富贵及其家庭及其镜头下的农村老人们需要什么?一是尊重,二是体系化全社会全角度的关注,还有相关政策……所以,终需国家重视,社会进步。不需要闹剧。”具体的“李富贵”需不需要关注,需要,可不需要关注的目的不纯。
真话大半时候是不好听的,所谓“忠言逆耳”,无外如是。
6
时效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却不可用来推波助澜。
要被看见。要去看见。从时间跨度上看,新闻救不了“网红”,“网红”也救不了新闻。
7
从来不认为“当时意气风发的主讲人,如今变得唯唯诺诺沧桑似铁,寻常在村里走路,低首默行,无人在意”这件事,是“闰土”翻版。
各人有各人的际遇,各人有各人的拼搏,你眼中沧桑似铁低首默行的发小,不见得到了晚上不小酒儿一喝,相当的快乐。
王维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翱说,“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皆通此理,也皆同此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