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月杂记

(2023-03-01 10:57:07)
分类: 故园风雨原创散文

老疯子几十年以来总在喃喃自语,“老妖山里,有鬼!有鬼……”可包括老商在内的几乎所有双鱼河人谁也不信。就像是故老相传老妖山里有日寇撤退时没来得及带走的黄金,以老商和外甥胡廷在内大多数听众,同样嗤之以鼻。不同的是,老商会把老疯子口中的“鬼”与黄金,联想到外星人。最新网剧《立功·东北旧事》更新到第6集时,隐隐让熟悉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的看客们,闻到一丝丝致幻物、特定磁场以及变异猛兽的气息。

或许老疯子口中的“鬼”,应该准确地定义为“诡”。是诡异,诡谲,虚妄怪诞也。《山海经》如是,《庄子》如是,《推背图》如是,《奇门遁甲》也如是,只是后来发展到了《聊斋志异》,明显换了画风。据说专家们钻研《山海经》,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未知年代前的老祖先们,竟然走遍了全世界,这儿对应书中的哪哪儿,那儿对应书中的哪哪儿。事出反常必有妖,在各种自媒体横行的流量江湖里,良心沦丧,瞒天过海,能限制它们的,估计除了想象力。不过,学界现在普遍承认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的存在,也承认与现在通行的王弼本面目大异,那么为什么没有溯本清源拨乱反正呢?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是,《道德经》并不存在一个原初的、完美的“原本”,它有一个演变、定型的过程,而通行本就是定型之后的最终面貌;又说从准确性与完备性的角度来看,汉简本《道德经》才是最优的;最后的观点恐怕才是核心,通行本流传了一千多年,影响到了中国数千年思想史的发展体系,这是出土文献所比拟不了的。明白什么意思了没有,要点有两个,一是《道德经》在不断演变,换句话讲,一百年,两百年,后代子孙再看到的版本,跟现在的“通行本”又或将不同;二是既然“通行本”影响甚巨,以讹传讹就以讹传讹了,不然代价太大。

诡不诡?按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细思极恐。首先是其它典籍,比如四书五经,明显一样存在世代篡改的相当大的可能。其次,谎话说多了就是真理,推倒它,有代价。幸好这肯定不是当今学界的真实内幕。要不然,那些古今往来皓首穷经熬死累死的无数大家们,便太不值了。德意志铁血首相俾斯麦确实说过“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热衷于功利主义修史也是事实,然而公理便是公理,篡改或者蒙蔽,可以一时,不可以永世。那种以为可以通过焚书坑儒道路以目达到闭塞言路毁灭真相的,终将悬挂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时间不会说话,但时间会证明一切。

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导致的张冠李戴,甚至是南辕北辙,是历史的常态。这才有了考证的出现。考证的目的,在于找出真相,公布于世,该纠错的纠错,该改弦更张的改弦更张,历史的大潮翻翻滚滚,长久以视,偶尔的“洄游”不算,偶尔的改流也不算。最近总有一些声音,其中有某某“专家”的,也有身后血脉的,在建议让秦桧“站”起来,毕竟人家跪了八九百年了,又或提议重新审视“莫须有”一案。特别是在23版电影《满江红》上映爆火之后,一些所谓的“专家”跳出来,大谈《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非岳武穆遗作。前者“谅秦论”,大凡是脑子正常的国人,该如何面对,已有定论。后者有关于遗作真正的作者是否为岳飞,这个问题的研讨,并非始于现代,在没有真实可信的证据出现之前,在国家相关文教部门没有出台最后的意见之前,唯有尊重现状。

而帛书版《道德经》与此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学术上的订正,一个是真实历史人物评判之下的衍生工程。换言之,一个是真相不明,一个大义已分。历来用来质疑《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的证据有三个:在岳飞孙子岳珂穷三十一年之力所编《金伦粹编·家集》一书中,该词没有收录,无论从任何角度,这未免出乎情理;该词最早出现于明嘉靖朝臣徐阶所编《岳武穆遗文》,是依据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牌收入,其提及的另一首岳飞诗作《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历史学家考证是伪作。且宋元时期的记载及题咏中该词从未出现过,直至四百年后,忽然横空出世。

求真,证伪,在于证据确凿,主观推断,可为旁证,不足以说明问题。先不去争论词作的归属,上文所谓“证据”,明显有着一定的问题,岳飞戎马倥偬,间隙所作,或赠或遗,岳珂不及收录,这个可能无法排除。至于因为赵宽提及另一首诗为伪,而推断此词亦为伪,逻辑关系不成立。而如果拿四百年才出世来证伪,那么以帛书版《道德经》为代表的一代一代不断出现的地下埋葬之书椟呢?其实在23版电影《满江红》中,编剧们早就嘲笑过此类调调,在片中剧情中,秦桧的替身独自一个人看到了词作,马上令人毁去,才有了后来的反转之反转。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跪着依然跪着,唾弃的依然唾弃,偷换概念,转移视线,小小伎俩耳。

诡而不“鬼”,随着剧情的铺展,老商要去揭开老妖山黄金传说的面纱了,请放心,结论定是在科学的精神之内。笔者有一个习惯,“故左右而言他”,简而言之,便是在网络时代,特别是短视频的流量江湖中,大部分时间更在意视频剧情后的背景设置,那些才是接近真实的东西,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条街道,人流涌动,鸟语花香,从侧面求证,向不经意处落脚。同理而论,作为见证者,涉及网剧《立功•东北旧事》,也更关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些特有符号——国企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气功,科幻杂志,边境,歌舞厅……其中动辄全家出动的扒煤者,犹记得还曾有过小小的交集,他们眼神狂热,一身黢黑,大胆而又瑟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追剧前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