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2023-01-04 11:55:47)分类: 故园风雨原创散文 |
1
口上的溃疡渐渐褪去。嗓子也已恢复了清亮。偶尔还有一丝丝疲惫感,大可忽略不计。这算不算又一次劫后余生呢。
这也是有生以来最“躺平”的一段日子。惯常数着太阳的小脚丫在窗棂上一格一格地跳过去,数着繁星明灭白露为霜的夜色依次类推,书翻到昏聩,茶置到冷寂,仿佛四十几年赊欠下的睡梦,一次都予之补齐。
中间有两次下楼,发现外卖骑手在门旁的墙壁上标注了“东户”二字。
2
再凄美的故事,也不过是假设,一切真相,遥指平庸。
那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野望,且留与春天吧。反正一岁将尽,春天,春天也不远了。
垂钓,篝火,歌吟,起舞……想想还是算了,世上一切的文艺气质,终会败于恰如其分的惆怅与苍茫,与此遥相呼应的无非还是患得患失,鸡肠曲曲。人性嘛,无关大碍的便由它顺其自然,一张一弛,才近天道。
寻两个旧知己,觅一爿苍蝇馆,醉眼乜斜之间,人生逾半,笑骂一句,“滚吧,断肠君!”你看那竹帘,东摇摇,西摇摇,皆大欢喜。
3
好端端的,忽然就没了家。在故乡,那个院落,那些屋宇,而今只堪定位为出生地”,再或“归憩处”,坚如磐石的心底,一而再地被锤击,于是四分五裂,千疮百孔。
一个眼窝子浅的人,是不配体会温馨的。因为再浏览短视频的时候,每每泪流满面,于是乎,新养成的习惯便是躲着所有天伦之乐的镜头与画面。不忍看,不应看,光明是人家的,笑靥如花也是。
那故乡的大门上,旧锁换了新锁,间或在监控上觑一觑,日光灯呵,老家雀呵,空空荡荡,唉,空空荡荡。
4
懒与优秀品质是不相干的两种情性。初来江淮的那一年,租下了两间小公寓,以往是以某某老旧社区的陋室喻之。可以十分肯定地断言,十数年来,不消说“鸿儒”与“白丁”,连进来收废品的老汉都不曾超过三位。难能可贵的,快递员却是常客。
出小区南门,菜市街,“美食街”(大排档),公交站,超市,银行,烟酒店,近在咫尺。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生活所需。陆续地办公设备有了,档案柜有了,小小的办公桌也有了,忍不住想调侃调侃——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况且写了一万遍的舜耕山便在窗外,满眼的松柏云生,湖溪鹤长。
因而屡屡被劝“搬迁”,皆以“懒”字化解。北客南游,需要适应的,远远不止于此,能“活”下来更重要。
5
中间有四五年,早上起来赶火车是家常便饭,且永远都是那班车,六点五十几分,西去阜阳。彼时淮南站尚未重建,破败杂遝,味道足足。有意思的是,满满的一大厅人,会在六点半左右一趟开往杭州的车次后基本净场,反差之大,令人瞠目。
坐上火车,晨曦初露,越淮河,过颍上,如果困意尽消,大可领略领略途中的风物,电厂,村镇,池塘,稻田,麦地,鸭(鹅)场,一望无际的,感同身受的,你是不是要好好思索思索生命存在的意义。
最在意的是那些鸭(鹅)子,一大片,一大片的,熙熙攘攘,擦踵摩肩,犹似雪白雪白的云朵落了地,鱼贯而出,川流不息。每一度见,自有每一度的深意。
6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截然不同的,在于一个中年人由“青涩”而“资深”。由不惑,到了将知天命;由伤春悲秋,到了一身铠甲。这不就是所谓人生的本来面目嘛。经受,忍受,懵懵懂懂,圆满功德。
木心先生曾自嘲,“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这就蛮好,真的,这就蛮好。
7
与一位文友探讨时给过他建议:最好学一学哲学。
中国传统的,西方有选择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没有哲学思想支撑的文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做不到言之有物,明物知理,难道只剩下卖弄那点技巧么。
不免又谈到庄子,谈到《逍遥游》,诸如此类。
8
2022年12月31日的一条朋友圈:
对于一些人,一些事,不必听他们如何花言巧语。两个普通的汉语词语就够了,“鄙视”,“漠视”。在成人的世界里,基本规则如日高悬,凡事甭管它百转千回,终究有一个结果摆在那儿。所以,既然如此,对于你而言,便是“不值得”。到了不值得了,多说一个字,多看一眼,都浪费。
9
春天来了,想去一处花团锦簇之地大哭一场,实在不行那就两场……
仅仅是情绪使然,归来仍复搬砖拉磨,乐此不疲。
生而为人,这一辈子苦捱,下辈子,要像那座明末“扯淡”碑上写的一样,“再也不来了”。
没有遗憾,只是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