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在衷:初心不改,重返教坛,终结硕果
(2022-12-13 15:19:46)分类: 随笔 |
初心不改,重返教坛,终结硕果
——记莫写退休前教学、创作两不误
古人云:人到中年万事休,但对于老党员莫写来说,这简直就是谬论。因为他52岁时却从连州市教育局重返故乡清江学校,重返教坛,重新讲课。7年间去过三所学校,执教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工作,风风雨雨,饱经风霜,58岁后还连续两年担任高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直到退休。估计,这样年纪还担任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全国也不多,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2022年6月,他双喜临门:一是所教班学生高考成绩超越预期目标,二是长篇纪实作品《神磊山的坚荚树》发表在《传奇故事》(校园文学)2022年第2期。这终于实现了他教学、写作两不误的夕阳灿烂愿望。
离开舒适岗位,重返辛苦讲台,七年磨炼,既传播文学知识,又创作文学作品,做到教学、创作两不误。这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莫写却确实做到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讲讲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故事吧。
一般人到了知命之年都会选择顺其自然而安度晚年的态度,但中师生莫写却不忘初心、不断学习,有让夕阳灿烂一回,让人生不留遗憾的想法。2016年,他作出了一个让大家出人意料的惊人决定:以回乡照顾父母为由从教育局回故乡学校支教,重返教坛,准备把自己的写作技巧传给学生。但他被安排到小学工作,这让学校师生、亲朋好友和社会人士都以为他犯错误而被处理了。但他不畏流言,面对挫折,努力工作,再决定藉支教机会搜集21世纪初粤北山区的教育现状的资料。有想法就行动,留心生活,第一年采取每天、每月的记叙方法,完成20多万字的初稿,第二年以后就采取微型小说形式创作,有5万多字,总共25多万字,前后修改了八次文稿。在支教期间又整理以前创作的作品,先后出版诗集《欧诗三百首》、小说集《闲客闲事》和故事集《连州民间故事》,三部作品均获省级以上著作奖,尤其是《闲客闲事》获得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俗语云,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他本来想等退休后才整理出版纪实长篇,但在2021年8月被抽调到镇创强复评办整理资料,又适逢清远市作家协会举办2021年“三名”笔会征稿。他把文稿开头的一万多字寄去,出乎意料的是:在12月的“三名”笔会上,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品》副社长郑小琼发言:“《神磊山的坚荚树》,虽然只看到一万多字的内容,但想到作者亲身到学校体验生活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就想看完那25万字,想了解一下当今山区教育现状,我拭目以待。”听到这样的评论,他信心百倍,决定马上修改。
2022年正月,他在家里又修改两次文稿,开学前寄给郑副社长。后来又修改了四次,多次增删。又请微篇小说师姐张晓玲修改微型小说部分,请中国乡土文学编辑部主任王建成修改其余部分,他们主要在词语方面进行修饰。
他再把修改好的文稿寄给郑副社长,请她提出意见。她回复道:很翔实的细节,可以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将视角更平实一些,以己推人的真实情感。
4月17日,他和陈锦成文艺家喝茶,聊起文学、绘画,尤其是长篇。这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从陈锦成的谈话中获得灵感,回家后马上在原稿前面增加《坚荚神药,能治创伤》一小节,引出坚荚树以及支教缘由的内容。再将支教时四五处的思想斗争情景进一步翔实些,并将一些无关内容删掉,结尾也重新修改,以达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以及呼应开篇的效果。
他从张晓玲师姐处加了一位文友的微信,一聊才知是《传奇故事》(校园文学)主编王大煜。他再按王主编要求重新修改作品,执行主编朱会鑫又仔细地为作品修改、润色,且删掉了3000余字,令人满意。王主编又亲自核对一次,说:“尽量不出错”。据统计,这部长篇总共进行了23次修改。最后,王主编为之发表了《神磊山的坚荚树》。
2022年6月24日,他收到了《传奇故事》(2022年第2期)。这一天,刚好又是高考成绩揭晓的一天。
当然,他的创作是业余的,他明白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虽然,每到一所学校,学校都把他安排中、低年级的工作,但他毫无怨言,尽力工作,最终都以优异成绩赢得师生的喝彩。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2022年春季学校中途安排他担任高三8班语文,所教班高考语文成绩超越了预期目标,及格率是平时考试及格率的四倍多。2022-2023学年度,学校继续让他担任高三两个班语文,每星期上课14节以上,工作量比一般年轻人还重,但他一话不说,默默无闻地工作,直到2023年7月退休。
将近退休还坚守教学一线,教学、写作两不误,这就是一位老党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守正笃行、崇德精艺、和衷创新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二、想人未想、做人未做,敢于创新
他为什么要这样?正如他常说的那样:“人生就要拼搏,在物质、生活上可以知足,但在学习、事业上就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就要奋斗不息。我们要像司马迁那样‘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我要想人未想、做人未做,敢于创新,做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
莫写老师知命之年后重返教坛,七年磨练,终结硕果,这不得不令人出乎意料。这就是一位敢于创新的共产党员的非凡之处。
(说明:2022年10月29日星期五,高三吴级长电话通知笔者写一篇师德师风征文,星期日晚上9点钟前交,星期六笔者去徒步,就对级长说,这个题材很难写,时间紧,那只能写熟悉的自己了。12月被学校评为2022年师德师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