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女儿不过如此

(2010-10-19 21:03:19)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红楼梦》里说“然闺阁中本历历有人。。。虽不敢说强似前代所有书中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但是细究这书中出现的被作者极力推崇的金陵十二钗,无论正册副册,抑或又副册,概论林林总总几十位女孩子,不过是在“确实”的“闺阁之内”呈现智慧机锋而已,一座大观园,寄托了作者理想的伊甸园情调,也自然禁锢和限定了这些作者本欲表现的女孩子的奇特之处,多见的不过是些吟风咏月、争斗心机的小家之计。

 

不否认这当中也有如王熙凤、贾探春这样能够处理家庭事务的女中豪杰,但比起9岁就能抛头露面独闯宫廷、面君陈词,率性救父的提萦小姑娘来讲,胆色和豪情是不是要逊色了许多;比起《木兰辞》中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跨马提刀、杀人斩将的十二年军阵冲杀来说,是不是更有天上地下的差别!即使不比这样的历史人物,单就也是虚构的人物,《杨家将》中大破天门一百单八阵,打得韩昌屁滚尿流,顺手还捎带着破了红州城的女英雄穆桂英来说,又岂是这些所谓“历历有人”的闺阁女子所能比的。

 

如果说这样的例子太过血腥,也许《红楼梦》中的众钗们只是指在情感世界的人中翘楚,那么即使是在女性的情感世界里,像那位不与宋王同流合污,死也要变作大树,同丈夫“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的宋人韩屏之妻,还有早在《诗经》中就发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般为爱义无反顾之誓言的那位无名女子,对情对爱的执着浓烈又差得何止半分呢?

 

可见作者试图把她们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争领风骚,无论德能才技还是风情心愫都没有多少的出奇之处,显然只能是米粒之珠般的微暗光华罢了。实际上,这些钗黛们的事迹和作为,按作者所云的奇特过人之处,也只不过让人感到无非是合乎了贾宝玉这样的公子哥独在花丛中的奇妙心理生理感受罢了。

 

其实人家作者自己也老老实实地说了,“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也就是说,作者大力称颂的这些奇女子,只是以作者自己作参照系,只是比作者自己的能耐强点罢了,对她们的定性和赞扬,只不过代表了作者自己对青春女性的情感表现的评价倾向罢了。所以,《红楼梦》并没有实现作者希望的为几个奇女子树碑立传的目的,把釵黛们作为半边天的学习楷模其实是根本排不上队的!

 

所以,《红楼梦》中的十二钗们更像是在和平年代、和谐社会里享受安定悠闲的生活,搬弄闲情别恨、故作离情愁绪的一群富贵女儿们的情趣状态。也许正是这样的情态意趣契合了那些文人雅士的心理境界,所以大家难道没有发现么?喜欢《红楼梦》的都是知识分子居多,白领人士居多。而在流传的普遍性和民众的传阅程度、经典人物场面的口头流露频率上,绝对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更能为众人所接受。

 详见拙著《红楼止梦》http://www.amazon.cn/s/ref=nb_sb_noss?__mk_zh_CN=亚马逊网站&url=search-alias=aps&field-keywords=红楼止梦&x=22&y=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