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把我们的生活搞得紧张无趣
(2009-04-22 15:23:14)
标签:
杂谈 |
经济学家把我们的生活搞得紧张无趣
那天录完节目,我们的录音师,一个20多岁娇小玲珑的小姑娘很忧愁的问我“崔老师,你说现在能买房吗?”,这句话问得我一下愣住了,我几乎是没怎么经过更复杂的处理,完全是脱口而出“能买啊,只要你需要,怎么不能买呢?”。是啊,这房子是居住的必需,在衣食住行四大“人生装机必备硬件”里,应该是属于不能缺少的东西,我想说,怎么不问我现在能不能买吃的呢?其实傻子都知道,人是铁饭是钢的基本道理,一顿不吃饿得慌啊,要是老不吃就得死翘翘挂掉了!所以从来不会有人会质疑什么是吃饭的合适时机。当然这样说有点太矫情,毕竟房子和一顿饭还是不太能等类同比的,而作为行的代步工具汽车也是个大物件,买车也是需要很费思量的,相比而言,买件衣服穿倒是和吃饭差不了太多的等级。
但是但是,话虽这么说,仍然还是不能否认我直觉之下脱口而出的语言逻辑,以及它背后的人生态度取向,在我的认识里,始终是精神和情趣,人生的感觉等等这些率性的东西,所占据的位置要比物质的满足,算计的精明往前排一些。
然而然而,在现世这个经济主导的风气下,在经济学家越来越多的占据我们的媒体平台,而固着的人文学者以及不善言辞表现的科学精英们越来越难以适应媒体,而常常被主流话语权所抛弃的世代,一个可怕的事实在不知不觉中正在蔓延并且侵蚀我们的精神领域和生活抑或日子的常态,那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过点小日子的乐趣正在被经济学家们搞得紧张而无趣。
就房子而言,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就房价而言,在经济学家的口里,始终是一个可以呼来喝去的数字游戏,在经济学家的眼里,从来都是绝对是对待“商品”一样的价格算计,在经济学家的公式里,从来都是怎么弄获得的“数字利益”最大化。
可是可是,在过日子的芸芸众生们的心里,房子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价格空间”,它代表了丰富人生内涵的很多内容,比如安定感,安居乐业嘛、幸福感,二人或三人世界以及四世同堂的天伦圆满、方便感、甜蜜感等等可以想像得到的人生种种体验。
一段时间,按照经济学家的论调,买房不如租房划算,确实算下来,租房的钱比起交月供来要少好几百,于是就顺着经济学家的逻辑,租房度日,一度感觉也确实不错,经济学家就是牛逼,省了钱了啊。但是,几年后比起来,花钱买房子还月供的一族,获得了无比的心理安定感,且不说这里还有日后证明买房其实经济上更明智的成分,单就这份自己的房子的居住舒适和生活建设感来说,租房一族的不确定、不安定以及东西不是自己的不愿投入改造装修建设等等人生获得感来说,单单在经济价钱上的算计是远远不能涵盖人生的全部体验的。所以,有女千万不要嫁给经济学家,了无趣味。
更有一段时间,按照经济学家的论断,现在不是买房的好时机云云,于是本来准备买房或结婚或定居或适应工作变迁的一群们,眼巴巴的等着经济学家预言的“拐点”出现,几年过去了,房价确实走低了一些,但是,该结的婚昏了,该定下来的事情飞了,说句不好听的,有的老人都仙逝了也没能享受到儿女们给买个舒适房子住上几年的孝心。。。,所以所以啊,经济学家的算计和精明,也许在数字上占了便宜,但是,人生的许多事情是数字可以决定得了的吗?因此,有子千万不要去做经济学家,会让你身后凄凉。
还有哇,按照经济学家的推测,现在是出手买房的时机了,于是你把辛苦积累的钞票投到了房子里,但是投了之后你才发现,你没得到什么便宜啊,为什么呢?原来,经济学家们说的出手时机合适指得是投资概念,而你买房的出发点是居住概念,投资是有买进卖出的,居住岂容得你搬来搬去,再说了,你买的时候是不贵,但是眼看着房价上去了你想再按经济学家们说的要卖的时候才发现,你卖也未必就那么有人买,而且你卖了这套房不还得再买一套房吗?里外里不还是不差钱么?当然,这里我所指的是大多数的人而言,我不否认有少数以房屋作为投资工具来炒卖的,但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不应该跟着指导极少数人操作的经济学家们晕头转向吧。况且你投入买房的钱也许当时正有别的用途,比如可以提升一下自身素质的培训费用、比如可以丰富一下人生体验的旅游费用等等,在经济学家的指挥下,你就这样疲累的把生活的享受换成了“房奴”的初体验。
于是呀,经济学家们又不失时机的推出了“房奴”的概念词汇,反过来嘲笑你们,谁让你们急着买房成了负担呢?于是你既上了当还得承受被奚落,心里窝火加上火,日子能不紧张么?所以,千万不要相信经济学家。那该相信谁呢?相信自己!如果买房子不是为了炒作资金的话,那目的就只有一个,舒服!想想人生不也是如此吗?是为了做一个物欲的俘虏还是做一个自由的体验者?当然是后者。而我这里说的“自由体验”也绝非是无原则无算度的“乌鸡闷头钻”,意思是说,自己给自己算一个基本的帐,比如,虽然经济学家说了现在可以出手买房,而你的人生规划里还没到这步程序,那就把它“忽略”掉,听都不要听!如果你现在确实想买房了,手头又确实有那么一笔钱可以付得起,就不要听经济学家的狗屁预测什么见底不见底的屁话,你买了房自己住,大不了不卖它总不会有“亏”的直接体现吧。
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进程不可能和经济学家算定的“划算”进程吻合得上,那就踢开他们闹革命吧,自己快意才是硬道理!
还有几点小醒目,就不展开了,悟者自会领悟。
买车什么时候合适,谁先买谁合适,你还先体验北京不堵车时的有车族的驾驶乐趣了呢?第一个黄金周驾车出游是极度幸福的体验,第N个黄金周出城都成了灾难,哪个划算呢?
买基金什么时候合适,谁被套谁知道痛,还不是被经济学家忽悠了。
买股票为了什么目的,巴菲特是到了晚年玩儿爱国主义了,人家主动出手救美国的经济了,人家这个时候都不算经济帐了,我们还奉若神明的吹捧什么“价值投资”理论呢,不要忘了看看谁的目的是谁的谁。
出国读书送孩子留学是为了什么?野鸡大学就是在忽悠自己当年不费劲用功全在孩子身上找齐的愚昧家长们。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