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怡宁谈弧圈球技术

(2010-02-27 11:40:47)
标签:

杂谈

 

                      张怡宁谈弧圈球技术

 

 

 

    乒乓球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用手打的,但其实是从脚发力、传到腰,然后带动手发力,其实手本身并没有发多大的力,或者说手本身没有多大的力可发。

  弧圈球成为当今技术的主流,是因为它最大限度的结合了速度与旋转。业余选手也多以弧圈球做为得分手段,通过教学我把弧圈球的要领简单总结为如下四点,仅供大家参考。

  1、动作的协调统一性:也就是说腰腿的结合要好。转移到球上的力量都是从脚下开始的,腿蹬地开始发力,通过重心转移,把力量传到腰。做到身体的协调统一性。

  2、重心的平稳移动性:重心不能上下起伏,重心一定要平稳,因为只有重心平稳了,拉球才能具有稳定性,否则一定不稳定。如果你平时拉球的稳定性不好,那么在比赛中就更差了。

  3、引拍、挥拍的身体连动性:在引拍时一定是身体转动而带动手向后移动,在脚蹬地、挥拍的同时一定要用身体去控制球。

  4、拉球一定要向前略向上“顶”。重心如果向后座,那么就容易漏球了。这一点还需要从腰腿的协调发力上找原因。

  业余选手“身体”的感觉更重要些,不要去太多的考虑击球点,因为过多的考虑击球点会造成主次倒置的现象。到那时就得不偿失了。希望大家在练习拉球时多体会身体的用力和发力的顺序,开始的时候要慢慢的练习,一个月以后你适应了,身体协调了,那个时候你球就更上一层楼了。

 

 

 

    弧圈球技术要点

    一、加转弧圈球     

    正手加转弧圈球技术的特点是:球速慢,弧线较高,旋转强,落台后有明显的下沉,是对付强烈下旋的最好技术之一。

    站位:两脚开立,右脚稍后,身体略向前倾,两膝微曲。重心在两脚之间。

    引拍:后下方,手臂自然伸开,肘关节几乎伸直,腰向右转,重心随转腰移到右脚上,拍面前倾。

    击球:向左前上方挥拍的同时,身体重心由右脚向左转移,在球的下降前期击球的中部偏上部位。摩擦球时,前臂在腰和大臂的带动下做爆发性的快收动作。(动作不要太长,要突然有力,小臂收得要快)。

    随势挥拍:击球后,因身体动作幅度过大,力量大,要有适当的向前上方挥拍的动作,一保持身体的平衡,利于还原。

    注意要点:

    1、沉肩,转腰,降低重心,向后引拍。

    2、右脚蹬地并转腰,挥臂。

    3、向左前上方挥拍,加速摩擦球的中部,注意小臂的快收动作。 

    4、身体向上顶,控制挥拍的幅度。

    提示:

    1、站位,重心较低。

    2、引拍,位置较低,拍面稍立起。

    3、击球要点,拍面不要太前倾,摩擦球的中部偏上处,挥拍方向向上比较多。

    正手拉半出台球注意事项:

    1、身体向前上顶,并加速挥拍,但用力不宜过大。

    2、引拍不宜过后,身体前迎,靠近球台。

    3、拉球后身体继续前迎,维持重心,利于还原。 

    注意事项:持拍手侧,肩要放松,下沉些。引拍要靠腰来完成,是力量通过转动来积蓄起来。发力过程中,以转腰为基础手臂的快收为主,手腕发力将力量充分传到球体上,同时手腕要控制球的弧线,即保证有一个好的摩擦角度和弧线曲度。


    二、前冲弧圈球

    技术特点:出手快,球速度快,力量较大,飞行弧线低,落台后有下沉。进攻性强,是对付发球、推挡、搓、削的有效技术。

    站位:比拉加转弧圈球稍近台一些。身体中心也稍高一点。
    引拍:向后下方引拍,根据来球的弧线高低,确定引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低于来球,但位置比拉加转弧圈要高。拍面前倾稍大于拉加转弧圈,身体重心移到右脚。
    击球:向左前略向上挥动球拍,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击球中上部。手臂借助身体转动的力量发力,前臂和手臂在击球瞬间,发力摩擦球。(手腕控制,且不可把发力来交给手腕完成,拍面的角度可由大到小调整到适合个人的最佳角度后固定下来)
    随势挥拍:击球后,为了让力量充分的作用在球上,同时保证身体平衡和利于还原,随势挥拍动作就十分的重要,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特别提示:
    1、拉下旋时,引拍要充分,拉上旋时,引拍不宜过大,身体前迎拍形前倾较大,发力挥拍。
    2、身体和挥拍动作向前较多。
    3、大多数人在拉前冲的时候只注意的快的概念而忽略了转的概念,这里提示:前冲威力是由快速和有力的摩擦而产生的。
    4、容易出现的错误:拉空,有力用不上;拉下网,手腕发力过多而失去控制。这就需要通过逐渐前倾的拍面和完整的技术动作加之到位的步法来配合改正。拉前冲一定要通过重心的转换来获得力量,以小臂的快速发力为主,手腕控制落点来完成正个动作。其中重心转移和小臂快收最为重要。


    三、侧旋弧圈

    技术特点:多用于横板正手位大角度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回击手段。由于它避开了下旋的强旋区所以不吃球,同时也因其角度的刁钻和回球的突然可以直接得分,同时也可以替代挑打等高难技术,同时提高回接下旋来球的质量,增加主动进攻的意识。
    特点:有明显左拐现象。

    站位:根据来球情况确立。两脚开立左脚稍前,身体向右侧转动侧对来球。
    引拍:向后引拍,拍面呈半横状。

    击球: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结合腰部的转动协调用力,向左前上方挥拍。在来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的右中部,使球产生强烈的左侧旋或者左侧上旋。
    随势挥拍:击球后,重心由右脚转移至左脚,并随势挥拍。
    提  示:1、拉下旋时可以摩擦球的中下部,拉上旋时可以摩擦球的中上部。
            2、向体侧后方引拍,身体靠近来球。
    容易出现的错误:1、身体离球远,向侧用力不充分,发不出力也拉不出侧旋。
                    2、击球部位不准确,形成过不了网或者勉强过网质量却不高。
    前冲而出侧旋的原因:1、击球部位不准,多半是因为拍半横状和球离身体太近。
                        2、用力方向向左上过多,而向前太少。 
                        3、身体迎前不够,站位不合理。

 

 

 

                                      大香蕉“下弧圈”

    下面先说说他的下旋弧圈:他拉下旋弧圈的动作,和他拉侧拐弧圈的动作一模一样,连球的弧线都一模一样,上台后的弹跳也是没什么差别,如果对手不在他拉球的一瞬间看准他手腕的动作,这球就是砸下网的结果。  

    正手:拉球的瞬间,手腕向里猛扣,我感觉他手腕就算不扣到100度也差不多了,因为他触球的一瞬间,那拍背都快贴地了。我们平时拉侧拐,球拍是先向右再向左前上方兜这个球,他变转的瞬间就在“兜”的一刹那。白了说,平时拉右上旋的侧拐,我们的拍头是指着地,略内扣去兜这个球,他是扣到拍头指着自己的膝盖的程度去拉这个球的右侧中下部,摩擦面就和反手发右侧下旋球是一样的,然后向上甩这个球,球在空中走出一个很夸张的大香蕉轨迹,落台后向对手的正手位猛拐。  

    我说他是拉出来的下旋弧圈,是因为他的确是集中摩擦向上发力而甩出来的这个球,整体发力还是弧圈的结构,我认为这和拉不转弧圈的假弧圈有本质的区别,不能说同样的挥拍轨迹,触球上部产生上旋的就叫弧圈,触球下部产生下旋的就不叫弧圈吧?只能说他产生旋转的摩擦部位和削球是一样,但是他的发力以及球的轨迹却有本质的区别。

 

    我再说他的反手下旋弧圈: 通常来讲,单面胶皮的直拍是拉不出反手弧圈的。 

    但是我们球馆有两个直拍爱好者能用反手拉弧圈,要是不转、不冲、不爆,不能起下旋,我就不提弧圈这个茬来丢人了。 

    一个是传统的上下摩擦,这哥们姓马,他这个是正规的反手弧圈发力,他只是把横拍反手弧圈的动作放在直拍反手来用,从膝盖下发力到头部右上,用拍面去薄摩擦球的下降前期,前冲还是高吊随心所欲,这哥们的正手弧圈就是一道白光,弹击狠的几乎看不清球,现在的拍子是老蝴蝶王直板,也是单面胶皮,省狂。我们市我最怕的对手就是这厮,对上他只能用蹂躏来形容,无论肉体和精神上的,都是一种摧残,最可恨的是.......他嘴上还气着你。 

    再说赵哥的反手大香蕉弧圈,他这个是侧拐很大角度上台的,当然也很冲很转,不然在我这就不算弧圈了。

    横板反手拉香蕉球,引拍不是往两膝中间,而是往右后,左倾身,重心在左脚,手腕最大限度弯曲蓄势待发。

    会猴子偷桃那招不?和这姿势差不多,就是先往左猫腰,右臂往后伸,手心朝上,然后..........

    迎球在身前,触球的时候兜住球按后-左的方向摩擦在球上,然后向右上方甩。

    反正我拉香蕉球的感悟就是二个字:兜、甩。

    他的反手大香蕉球,也是这个挥拍轨迹,不过摩擦部位在后下-左下就变成了下旋香蕉球,落台后向对手的反手位拐很大的弯。我们球馆有个共识,和老赵打球,绝不能让他的来球从桌上蹦起来,否则说不定拐那边去,因为他不但旋转猛烈,而且左兜右拐的时候经常偷着做小动作,指不定这球是左旋转还是右旋转。 

    侧拐谁都会拉,但是侧拐不是我说的香蕉球,至少我不认为普通的侧拐就是香蕉球,球在空中要走出一个很大的弧线然后落台,才叫香蕉球。从小键盘来看,742,落台后3这样弧线才叫香蕉球。  

    最后阐明一个事实:我是业余爱好者,水平有限,我提倡的东西未必是规范的,就像这正反手的大香蕉球很少有人看到过,就别提用了,更别说下旋的大香蕉了,这球是很雷人的野路子,而且是裸奔的那种。偏偏我们球馆就有这么一个用香蕉球以守代功的球友,极其具有欣赏性,观赏性,这球打出来叫一个帅,观众看着一板板的猛扣也干不死他叫一个兴奋,看着叫一个过瘾,就和看比赛到了放高球的十三大板一样那么过瘾,而且每一个球都是十大板。  

    为啥打球?为了锻炼身体,为了自己个儿高兴,能打出一大帮人拍大腿嗷嗷叫的球,才叫好球。所以,小弟斗胆,啊,给大家介绍个非主流的打法,让大家的球具有观赏性,从8岁到80岁的老太太,统统迷倒。

 

 

拉球时要“慢打,出手快”

   “慢一点打,打时出手快,挥拍直达终点”这个架构下完成正手拉球,进球率高且质量重。也就是击球点比我原来“慢一点”。现在我拍子的触球点大约尽量调整在引拍转腰后,右脚尖或往前一点的正上方触球。这样对我有一个好处,拉球时不容易抬肘。不抬肘也就不会压拍。“出手快"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摆速快,快收前臂。教练跟我说,击球前所有的准备动作都可放松且从容的做,但只要一旦出手了,球拍快速的挥到眉心附近的终点,千万不要像“赌神"走路似的慢动作耍帅。让拍子画弧一口气完成,球路和球质才会扎实。

    “挥拍的终点,是决定球路的生命线”。小野诚治

   尽量在正手拉球时先用右脚尖去对来球轨迹,你就可以发力去击那个球,要拉弧圈或大力攻球皆可”。国手杨义明欧吉桑

 

 

 

 

    弧圈与快攻区别

    弧圈有两个明显的特质,第一是击球的方式为摩擦;第二是击球前前臂有明显的加速动作。如果不具备这样两个特质,就不能称之为弧圈。否认摩擦和前臂的加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弧圈技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