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年前学摄影的我,刚工作就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架佳能EOS5QD相机。上学时每到周末都会跑到六部口,只是为了站在金广角摄影器材店橱窗前看看心爱的相机,然后心满意足地吃碗西安的酸汤饺子回学校,呵呵。

这是研究生刚毕业时拍MV,为了节省开支,我常常既当导演又当摄影师和剪辑师,为了节约专业机房费,我买了两台VHS录像机,把所有专业带上的素材都转到家用带上,回家做场记,在纸上完成所有剪辑工作,进机房前的晚上,我就在脑子里“过电影”,第二天进机房剪辑的速度非常快,一个十五分钟的专题片,从第一个镜头到合成完毕只用八小时,影视工作者“过电影”的基本功竟然是被钱逼出来的,哈哈,现在家里有了最先进的非线编辑机,可以非常惬意地剪片子了,可还挺怀念那段紧张的日子,可真想不出当时那么瘦的我是怎样完成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的。帮我操编辑机的高振东现在已经是中国大唐电视台的台长了,哈哈,这算是我带的第二个徒弟吧,也是唯一不是广院学生的徒弟吧,第一个徒弟是女弟子,是很优秀的电视人,现在基本负责审片了,可她还总想去当编导,嫌审片累,真是干活的命,不过太傻了,怎么能放弃审片权呢,哈哈,第三个徒弟在两个月时间里天天跟着我在新影厂的老胶片库里拉片找素材,采访时负责拿话筒给采访对象视线,记得有一次去采访国家轻工总局局长,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家就在角楼对面的一个四合院里,那天北京高温近四十度,我把人家里的空调关了,采访两个小时,老爷子大汗淋漓,采访完毕,徒弟说他的眼睛都快合上了,只能不断掐自己的大腿,保持清醒,哈哈,现在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主编了,四徒弟是我从长沙招上来的,在上广院前考过中戏、上戏和浙广,那年我面试就喜欢上这个思维敏捷、善辩的小子,高考他也没令人失望,考了湖南考区艺术类文化课第一名,大一就跟我拍片子,那年是99年国庆阅兵式,他记了二百盘素材带的场记,记性非常好,只要说要某某的采访,不到一分钟这盘素材已经找到了,那时电脑还不普及,全是手抄的场记,好几本,字写得工工整整,真是让人难忘,最后剪片子陈宏和我完全离不开他了,他现在在福建卫视做一档全国颇有知名度的娱乐节目《娱乐乐翻天》。。。一个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啊!


那时的我真是瘦吧,哈哈,现在我河南的老同学和老同事见了我的第一反应,都说我现在很壮实,是不是老运动啊,呵呵,这还真得感谢非典,让我坚持了六年的游泳锻炼。不过中年发福也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吧。呵呵。



98年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05年酒泉
07年千岛湖
07年千岛湖
千岛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