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标签:
摄影旅行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贵州安顺屯堡地戏傩戏剧活化石徽剧京剧 |
分类: 记录者的足迹…… |
今天的贵州安顺,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历经600年的沧桑,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这是一段关于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以鲍屯为例,鲍屯内的街道狭窄,曲折多变,并且按八阵图布置,敌人进来就像进了迷魂阵,这里的房屋屋顶非常平缓,上面像鱼鳞一样错落地布满石片,各家的屋顶相连,平时居民可以很轻松地在各家的屋顶上走动。这样一旦有外敌入侵不但可以让居民迅速爬上屋顶,并能行动自如,而且屋顶上的石片扔出去就是很厉害的武器。
除此以外,屯堡地区民房的门都很低,这和传统的徽派建筑的高大房门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大型的武器搬运进屋。专家说,屯堡的建筑处处都为军事上的需要做了考虑,这些设计构成了屯内多层次的防卫体系。
这种绣花鞋十分讲究,鞋底是布底,鞋面上有尖头略向上翘起,呈倒勾状,鞋帮大多以蓝色、青色、绿色为底色,上面绣着色彩斑斓的花鸟鱼虫;有两层白布连接鞋帮的沿口,一直到小腿肚,从脚踝以上打绑腿。屯堡的女人不论去哪儿,就连在田中劳作都会穿着这样的鞋。
屯堡地区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依然能把明朝的服饰和发式保留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许在世界上是最后一块完整的保留汉族服饰文化的地方了。
在屯堡,流传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戴着面具表演的传统地戏,这里的地戏多是以军事题材为主的武戏。
根据戏剧专家的分析,它是戏剧活化石———傩的遗存,也有可能就是京剧最古老的根源。傩在古代盛行于官方,为“国傩”,又流行于民间叫“乡傩”,对照屯堡的地戏表演能发现不少汉魏遗风。唐宋以后这种地戏更富有表演性,并从中原流传到江南。在明代初年,跟随军队的迁移从徽州带到了屯堡。因此它可以说是徽剧最早的形态,在屯堡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保存了下来,也可以说是京剧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