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2009-01-23 22:32:01)
标签:

摄影

旅行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贵州

安顺

屯堡

地戏

戏剧活化石

徽剧

京剧

分类: 记录者的足迹……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今天的贵州安顺,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历经600年的沧桑,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这是一段关于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明代是云贵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时代。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在当地,军队的居住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屯堡的民居结构十分有特点,基本上采用小青瓦、白粉墙。虽然屯堡依然沿袭着汉族人从江淮地区带来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也只是内室采用了木制结构,并且建筑平面多为合院式,采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布局。而外面为了抵御外侵,选用的都是厚重的石头作为房屋的墙壁。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以鲍屯为例,鲍屯内的街道狭窄,曲折多变,并且按八阵图布置,敌人进来就像进了迷魂阵,这里的房屋屋顶非常平缓,上面像鱼鳞一样错落地布满石片,各家的屋顶相连,平时居民可以很轻松地在各家的屋顶上走动。这样一旦有外敌入侵不但可以让居民迅速爬上屋顶,并能行动自如,而且屋顶上的石片扔出去就是很厉害的武器。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除此以外,屯堡地区民房的门都很低,这和传统的徽派建筑的高大房门有很大的区别。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大型的武器搬运进屋。专家说,屯堡的建筑处处都为军事上的需要做了考虑,这些设计构成了屯内多层次的防卫体系。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屯堡地区妇女的服装非常特别,多以青、蓝色为主,样式为宽袍窄袖并且不加花边。据当地的老人讲,屯堡妇女的服饰是传承了明太祖朱元璋夫人“马大脚”的服饰。俗称“凤阳汉装”。这些服饰从安徽传来,如今在安徽当地早已失传,但是在屯堡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种服装在当地不仅仅作为节日或祭祀的礼仪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劳作时都穿着。屯堡当地的妇女都是自己在家纺布、漂色,再亲手缝制衣服的。当地人觉得穿着这样的衣服充满自豪感,这种衣服如今已经成为屯堡的一种标志。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屯堡的妇女是不缠足的,据说是因为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自幼习武且不缠足。她嫁给朱元璋以后,南征北战,还率将校家属缝衣做鞋。屯堡妇女说到自己为何不缠足时总会说:“我们皇帝娘娘不裹脚,我们也不裹脚。”虽然不裹脚,但是屯堡的妇女都有一双非常别致的绣花鞋,这种鞋只有屯堡的人才会做。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这种绣花鞋十分讲究,鞋底是布底,鞋面上有尖头略向上翘起,呈倒勾状,鞋帮大多以蓝色、青色、绿色为底色,上面绣着色彩斑斓的花鸟鱼虫;有两层白布连接鞋帮的沿口,一直到小腿肚,从脚踝以上打绑腿。屯堡的女人不论去哪儿,就连在田中劳作都会穿着这样的鞋。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此外,屯堡妇女的发型也非常的特别,俗称“两耳盖发”。它是将一绺头发从耳下梳过,结成一个长长的辫子,在后脑勺上盘成碗口大小的发髻。已婚的妇女还要在头上带一块白手帕。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屯堡地区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依然能把明朝的服饰和发式保留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许在世界上是最后一块完整的保留汉族服饰文化的地方了。

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在屯堡,流传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戴着面具表演的传统地戏,这里的地戏多是以军事题材为主的武戏。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根据戏剧专家的分析,它是戏剧活化石———傩的遗存,也有可能就是京剧最古老的根源。傩在古代盛行于官方,为“国傩”,又流行于民间叫“乡傩”,对照屯堡的地戏表演能发现不少汉魏遗风。唐宋以后这种地戏更富有表演性,并从中原流传到江南。在明代初年,跟随军队的迁移从徽州带到了屯堡。因此它可以说是徽剧最早的形态,在屯堡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保存了下来,也可以说是京剧的根源。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明朝那个村儿——贵州屯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丽江的柔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