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王喜根杨氏太极拳联谊会隆重召开

标签:
文化体育健康历史 |
分类: 太极养生 |
2015年11月1日,在这金秋丰收的季节,迎来了荔枝公园杨式太极拳重大节日
参加本届联谊会表演的有15支代表队: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代表队、益田村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代表队、南山武术辅导中心代表队、平湖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代表队、东莞谢岗太极代表队、中山立信门富士太极代表队、河源和平太极代表队、深圳人民医院太极代表队、广西崇左新民太极辅导中心代表队、香港沙田罗玉荣太极学会代表队、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代表队、侨香村太极辅导站代表队、莱蒙水榭山太极代表队等。
联谊会由金松师兄主持,王喜根老师身穿咖啡色太极大褂,精神矍铄的作了开幕词。王老师说,今年联谊会洽逢深圳市第十届公园文化节荔枝公园分会举办之际,在荔枝公园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联谊会规模和太极拳表演节目都超过往年,也说明了太极拳这项目中华古老的群众性健身运动正在不断发扬光大,深入人心。
随后,王喜根老师带领各辅导站学员表演了大型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集体节目,整套动作宛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充分展示了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刚柔相济,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的特点,赢得观众和参演者热烈掌声和赞誉。
让我们积极地参与太极拳这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均衡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陶冶心情,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击技技巧,独特的强身效果,不愧为中华民族之瑰宝,愿每位太极拳爱好者都以弘扬太极精神为己任,让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世代相传。
表 演 节 目
一、王喜根老师带领各辅导站学员表演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
现在场上表演的是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经过几代人不断的传承和推广,杨式太极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而系统的运动体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正式定架的第一套杨式太极拳,也是最传统的杨式太极拳套路,1995年被人民体育出版社列入《太极拳全书》。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刚柔相济,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犹如长江之水,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现在场上领拳的是王喜根老师,他来自上海永年太极拳社,自幼习武,1967年从师于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傅钟文宗师,专心习练杨式太极拳,几十年如一日,谨遵“勤、恒、礼、诚”的社训,勤学苦练,深领太极拳之奥妙。
1993年,王老师应邀来到深圳,长期开班教拳,他身教言传,一丝不苟,成为在深圳市传授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主要传人之一。王老师探索研究出一整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独具特色的循环教学方式,深得学员的喜爱和敬重,所授学员在参加国际、国内太极拳比赛中屡屡取得了骄人成绩,名列前茅。
1998年,为了不断推动太极拳向深度发展,王老师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荔枝公园太极拳联谊会,把各个辅导点的学员集中起来,让学员们互相学习、互相切磋、相互提高,是杨式太极拳爱好者的重大节日,很多学员每年都不远千里万里特意赶来参加。
在王老师精心辅导和带领下,我们积极地参与太极拳这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均衡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强身健体,陶冶心情,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击技技巧,独特的强身效果,不愧为中华民族之瑰宝,愿每位太极拳爱好者都以弘扬太极精神为己任,让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世代相传。
二、集体杨式33式太极拳,由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和南山武术辅导中心表演
1、表演现场东边是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是由王喜根老师于1994年建立,近二十年来,王老师风雨无阻,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精心辅导了几千名学员,可以说这里是王老师太极拳的大本营和学员培训基地。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已经在各地开花结果,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现场的万盛平,1994年从师,1999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2、表演现场西边是南山武术辅导中心代表队,是由荔香公园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黄德全任教。领队黄德全,1994年从师,1999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他是我们是大师兄。
3、场上表演的是杨式太极拳33式,是王老师在杨式85的基础上编排的表演套路,选取了33个具有代表性的运作,进行巧妙融合,既保留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精华,又高度浓缩,符合各类表演、演出、比赛的标准,是我们的学员参加各种太极拳表演、比赛的套路。
杨式太极拳,在技法上讲求太极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三、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代表队表演陈式太极拳精选、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表演陈式二路。
1、表演现场东边是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代表队,由梅林一村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刘曙龙创办任教。领队刘曙龙,1998年从师,2000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场上表演的是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是王喜根老师在深圳传授的主要太极拳拳种之一。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共有83个运作,是由河南陈家沟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宗师,
2、表演现场西边是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由温州籍学员组成代表。该队从2007年跟随王喜根老师学习太极拳,8年来他们学会了杨式85式太极拳、杨式33式太极拳、陈式一路太极拳、陈式二路太极拳、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刀等太极套路,是荔枝公园辅导勤奋好学、持之以恒、非常活跃的太极拳爱好团体之一。
场上表演的是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是王喜根老师在深圳传授的主要太极拳拳种之一。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亦称炮捶),共有71个运作,是由太极宗师陈发科在老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新架二路拳动作比较复杂,套路中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主,掤、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负。刚中寓柔、力求强刚,震脚发力、闪战腾挪、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着重于弹性劲的练习。外形上显示极刚、跳跃为主,缓柔沉稳为负的特点。
四、集体杨式33式太极拳,由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东莞谢岗太极代表队表演
1、表演现场东边是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代表队,是由香港大埔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黄沛珍创办任教。领队黄沛珍,1998年从师,2001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3、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在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许多场合表演的。杨式又派生出李式、吴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五、益田村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表演杨式33式混合,平湖传统杨式太极拳训练基地表演杨式33式
1、表演现场东边是益田村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代表队,由益田村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彭秀娟创办任教。领队彭秀娟,1997年从师,1999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场上表演的是杨式33式混合套路,是在王喜根老师33式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是对传统套路的传承和发展,是王喜根老师的弟子们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成果,我们不仅要认真传承传统文化,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和习练群体的特征,注入新的元素和新的活力,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华古老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2、表演现场西边是平湖传统杨式太极拳训练基地代表队,是益田村辅导点的一个分点,该辅导点由张建新创办任教。
几年来在张建新的精心组织下,太极拳水平持续进步,祝愿该辅导点不断进取,蓬勃发展。
1、表演现场东边是侨香村太极辅导站代表队,是由侨香村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周耀堂创办任教。领队周耀堂,2002年从师,2004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2、表演现场西边是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表演,其中很多学员已经成为老师的入室弟子。
他们都是从温州不远数几公里,赶到深圳创业的商业精英,出门在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选择了王老师,选择了太极拳,健康也就选择了他们。几年来,每天都能在荔枝公园看到他们锻炼的身影,温州代表队也越来越大,已经达到几十人的规模,成为我们荔枝公园辅导站一大亮点,他们很多人在各类太极拳比赛中获奖。
七、东莞谢岗太极代表队表演武当太极剑、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表演长穗剑
1、表演现场东边是东莞谢岗太极代表队表演武当太极剑。
武当太极剑是在传统太极剑和武当剑的基础上,融化改编的剑术套路。它既有太极剑轻松柔和、绵绵不断、意领身随的特点,又有武当剑优美潇洒、灵活多变、身剑合一的特色。练起来行如游龙,稳如山岳,动静相间,有刚有柔,气势连贯,错落有序。
武当太极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拔千斤的武术特点,并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又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发人体能延年益寿的特点,是集武术与养身为一体的剑法。
2、表演现场西边是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表演长穗剑。该套剑法是由王喜根老师的弟子黄沛珍整理编排的。
八、集体杨式33式太极拳,由深圳人民医院太极代表队、香港沙田罗玉荣太极学会表演
1、表演现场东边是深圳人民医院太极代表队,是由留医部太极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王美君任教。
王美君,跟随其父王喜根老师习武多年,她勤奋苦练,坚持不懈,深得太极拳真传,也荔枝公园杨式太极拳辅导站主要负责人之一。
深圳人民医院太极代表队是太极拳
2、表演现场西边是香港沙田罗玉荣太极学会代表队,是由香港沙田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罗玉荣创办任教。领队罗玉荣,1999年从师,2010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王喜根老师组织的杨式太极拳联谊会至今已经举办了18届,每年的联谊会会场都活跃着多支香港太极拳爱好者的队伍,他们整齐划一的服装、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展示了香港同胞对太极拳的热爱,祝愿太极拳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在香港得以发扬光大。
九、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表演杨式太极刀、益田村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表演齐眉棍
1、表演现场东边是温州平阳太极代表队,
杨式太极刀,是杨家太极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它是以太极拳的方法、要求、风格、特点和应用来进行培训的刀术。共有13个运作,又称太极十三势刀,有砍、剁、戳、划、刮、撩、扎、捋、劈、缠、扇、拦、滑等十三刀法,保持了矫健,勇猛的刀风,又融入了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特色,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柔和平稳,行云流水,动作气势上中正舒展,敏捷轻灵,动作衔接上进退相随,开合相接,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的需要,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
2、表演现场西边是益田村传统杨式太极拳培训基地代表队,
场上表演的是太极齐眉棍,是在少林寺齐眉棍的基础上,加入太极元素,既保留了“棍打一大片”的气势,又蕴含了太极缠绵的柔美。是一套把棍法之中的横扫、劈、顶、挡等棍法与太极中的独有步法、身法等融合组合的精选套路。
十、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表演杨式33式、莱蒙水榭山太极队表演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1、表演现场东边是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表演杨式33式,由梅林一村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刘曙龙创办任教。
2、表演现场西边是莱蒙水榭山太极队表演杨式太极拳第一段,由莱蒙水榭山辅导点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周耀堂创办任教。尽管该点今年才刚刚成立,但是在学员们热心支持下,太极运动发展扎实稳进,成绩显著,相信在明年的联谊会上,该队一定能大放异彩,更加耀眼夺目。
十一、杨式太极剑,由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表演
表演现场东边是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
表演现场西边是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代表队
场上表演的是杨式太极剑,是由王喜根老师在深圳传授的主要太极器械之一。
杨式太极剑,共有51个运作,是由傅钟文宗师整理相传的。是将杨式太极拳的拳理和技法融入到剑法运用之中,以刺、劈、撩、挂、点、抹、推、化等剑法为主线,结合杨式太极拳身法中正、动作和顺、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特点,布局合理,衔接紧凑,剑法清晰,是具有健身性、艺术性、群众性为一体的优秀套路。
十二、中山立信门富士太极代表队表演杨式33式,南山武术辅导中心表演动步杨式38式,
1、表演现场东边是中山立信门富士太极代表队,是由中山市立信门富士太极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余汉兴创办任教。领队余汉兴,2000年从师,2004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
该套路是在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融入活步大架和部分陈式功法,也是练习推手的基本套路之一。
十三、陈式太极剑,由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表演
表演现场东边是荔枝公园太极代表队,
表演现场西边是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代表队
场上表演的是陈式太极剑,是由王喜根老师在深圳传授的主要太极器械之一。
陈式太极剑共有58个运作,它的理论基础和技击技法,完全遵循陈式太极拳的拳理。以刺、劈、撩、挂、点、抹、推、化等剑法,结合陈式太极拳舒展大方的身法,灵活稳健的步法,整套动作快慢相间,轻灵沉稳,顺逆缠丝,相连不断。整套剑路布局合理,衔接紧凑,剑法清晰,是太极拳系列的优秀剑法。
十四、集体杨式33式太极拳,由河源和平太极代表队、广西崇左新民太极辅导中心表演
1、表演现场东边是河源和平太极代表队,由河源和平太极辅导点的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林添伟组织成立。
林添伟是王喜根老师的学生,经常专程从河源赶到深圳向王老师请教太极拳拳艺,一年多来太极拳水平持续进步,祝愿该辅导点越办越好。
2、表演现场西边是广西崇左新民太极辅导中心,由广西崇左市太极辅导点学员组成,该辅导点由甘新民创办任教。领队甘新民,
为了今天的联谊会,场上两支代表队,还有中山立信门富士太极代表队、东莞谢岗太极代表队、香港沙田罗玉荣太极学会、香港大埔乾元太极学会等代表队专程从远方赶到深圳,为我们的盛会助威加油。
十五、南山武术辅导中心(推手)、梅林传统太极拳学会(八段锦)、中山立信门富士太极代表队表演陈式太极刀
十六、万盛平师兄带领各辅导站学员代表表演传统太极拳陈式一路
场上表演王喜根老师传授的陈式一路太极拳。
领队万盛平,1994年从师,1999年成为王喜根老师的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