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到“六一”

标签:
文化 |
原载2021年6月1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责任编辑董欣妍,署名:侯福志
20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当“六一儿童节”这一天的上午,学校都要组织文艺演出。小演员穿着鲜艳的服装,在台上又唱又跳,给节日营造了欢乐气氛。如今40多年过去了,旧时的影像仍然历历在目。
2017年12月,笔者应邀回到母校梁各庄中心小学考察,并被母校聘为民俗学教育顾问。我在给同学们作了一次民俗学讲座后,曾收到了一张小纸条,内容是要求我回答有关儿童节设立的一些问题。在此之前,我曾查阅了一些文献,并对此问题作过研究,经我简要解答后,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
历史上,我国的儿童节原是“四四”,后来才演变为“六一”。要说明这一点,需要从一次国际大会说起。
1925年5月,“国际联盟”(1920年成立)在瑞士的日内瓦设立了儿童保护委员会,同年8月,该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第一次国际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派代表与会。会上审议通过了《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倡议各国设立儿童节。这次会议之后,美国、英国等率先予以响应,陆续设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天津著名报人戴允挥曾在其主编的《语美画刊》上,发表了《儿童节的历史和各国儿童节的情形》(刊于1937年4月7日),披露了这次会议之后各国儿童节的设立情况。
据该文介绍,美国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儿童节定。每当这一天到来,美国总统都要在白宫举行仪式向全国儿童致意,并在这一天向全国儿童开放白宫。英国把儿童节定在7月14日,每当这一天来临,各地都要以举办游艺会、讲演会或健康比赛会大会形式庆祝。
中国也是响应号召设立儿童节较早的国家。1931年3月7日,上海中华慈幼会建议将4月4日规定为中国的儿童节。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因为4月春意正浓,万物丛生,象征着儿童在春光下茁壮成长。并且“四四”又与传统的“三三”(上巳节)、“七七”(七夕节)、“九九”(重阳节)等节日交相辉映。当时的国民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在5月21日颁布了《全国儿童节纪念办法》,以法律形式把儿童节确定下来。1932年4月4日,我国举办了首个儿童节纪念会。笔者曾查阅了该办法的文本,按照办法规定,国家鼓励小学校、幼稚(儿)园及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举办各类纪念活动,并倡导儿童在节日期间做适当之游戏,如放风筝、打棒、踢毽等。
教育家蔡元培曾于1939年创作了一首《儿童节歌》,其歌词内容为:“好儿童,好儿童,未来世界在掌中。若非今日勤准备,将来落伍憾无穷。好儿童,好儿童,而今国难正重重。后方多尽一分力,前方将士早成功。”该歌谣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好好学习,为抗战做贡献。文字通俗,朗朗上口,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一时广为传唱。
1949年11月,为悼念“利迪策惨案”以及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提议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该提案在随后召开的该会理事会上获得通过。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根据上述提案,决定将“六一国际儿童节”确定为中国儿童节。1950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出通告,规定每年的6月1日为儿童节,同时废除“四四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