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抓子儿

(2021-01-07 14:34:56)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原载2020年1月7日《中老年时报》家庭版,编辑董欣妍,署名: 侯福志

侯福志

抓(土语读chua音)子儿,是流行于民间的儿童游戏。刚进春天的时候,户外冷暖交替,小孩子们被冬天束缚的童心,一下子飞出了屋门。她们喜欢在胡同口玩游戏,或藏猫猫,或玩踢毽、跳绳,还有的玩抓子儿。

抓子儿用的都是骨头子。骨头子取自猪、羊, 因为在40多年前的农村,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只有过年过节时才可以吃上肉,所以骨头子是很珍稀的。每年春节或八月节时,生产队要杀猪宰羊,分配猪羊肉时,偶尔也会分到几个猪蹄或羊蹄,肉吃剩后,小孩子便将骨头子视为宝物,有时,几个小孩子凑一凑,就成一副抓子儿。

玩抓子儿是对练游戏,由两个小孩一起玩。一副骨头子,一共有5枚,骨头子分“坑”“闷”“立”3种形态,玩之前,事先要约定好,按顺序扶“坑”,或者“闷”,或者“立”,一共玩3局,按照3局2胜分出输赢。

玩的时候,把5枚子丟在地上,其中手特其中一1枚,其余4枚星散在地上。以手持那枚高抛空中,当球未落之际,以其手急扶地上的子,使星散的子变为同一种形态,在完成一部分动作后,再去用手迅速去接抛向高空的那枚子(若抛向空中的子未接住落地者为输)。一次未完成,可进行多次,直至把子变成同一种形态。两个小孩,完成同一种任务的次数最少者赢得1局。3局结束后,赢得2局以上者最为最后的赢家。还有一种玩法是“抓对儿”,把子抛出后,将同样是“坑”“闷”“立”的,一次性抓在手里,再去用手接抛出去的子,只要不掉就算完成任务。只是,这个不论输赢,比的是智慧和手的灵活性。

在老家农村流行着一种“抓子儿”的歌谣,50以上女同志可能还有印象。这首歌谣是一边玩,一边唱的。我爱人至今还记得,下面的歌词就是她提供的:

老帽盒(“帽盒”,即针线盒,为过去农村老百姓家里必备之物,多是纸糊的,女孩子也有用来盛发卡、银钗等物),小三儿折,小俩折,换卡折(“折”乃“子”之衍音,“卡折”,即“卡子”,女孩的发卡)。左换金,右换银,石榴开花聚宝盆(即谓帽盒里的饰品皆为金、银,贵如“聚宝盆”;“石榴开花”是指帽盒四周之装饰图案)。留仨么,留俩么。小不沾,一个小不沾(即一次小不沾),两个小不沾,三个小不沾,全个小不沾(即谓四次皆不沾),曲曲弯弯大不沾(此时抓子儿,须按对手或裁判的要求来抓,且不可碰及不抓之子,难度极大,故云“曲曲弯弯”)。大不沾,一个大不沾。小不动,大不动……循环往复。

词唱完,并按唱词之要求完成任务,就算赢了1局。3局2胜者,便可以赢得对方小女孩的头绳、发卡之类的小物件。

在我小的时候,邻居家女孩子很多,她们经常聚在一起在胡同口玩抓子儿。看经常看见我三姐姐玩,她手里的骨头子好像还被染上了红点,看上去非常醒目。女孩子本来就漂亮,几个小女孩子在胡同里,一边唱着歌谣,一边麻利地玩着游戏,给热闹的乡村平添了生活气息。

玩抓子儿

玩抓子儿

玩抓子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