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敖嘴村“沙”姓名人随谈

(2020-04-08 07:13:07)
标签:

文化

原载2020年4月8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雍阳史话”栏

署名:侯福志

 敖嘴村今属武清区石各庄镇,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全村将近7000人,因其人口多,故被划分为4个行政村,按照方位分别称为敖北、敖南、敖西、敖东等。

  关于敖嘴村的来历,1995年出版的《天津地名志·武清县》有明确记载:明永乐十九年江南沙姓三兄弟,遵朝廷迁民以实畿辅之谕,由江苏迁此立村。因当时浑河即今永定河流经村东,取浑河港汊中粮仓之意,命名为敖子嘴。后演为敖字嘴、敖自嘴,新中国成立前夕更今名。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敖嘴村的原住民是沙姓,他们是由江苏移民过来的。笔者曾在武清县地名办于1988年出版的《武清姓氏》一书中,查到沙姓人口的数量。根据该书的记载,武清县当时拥有沙姓人口515户、2136人,分布在除上马台、大黄堡、大碱厂、崔黄口、下伍旗、河北屯、大沙河(今属河西务)、后巷(今属崔黄口)等乡镇以外的20余个乡镇。其中以石各庄乡(今石各庄镇)分布最多,371户、1355人,占沙姓人口的63%。而这些沙姓人口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敖嘴村,并成为敖嘴村的第一大户。经过600余年的时间,由3位亲兄弟衍生出千余人口,这足以说明敖嘴村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区、鱼米之乡(清朝时期的沙家淀即分布在该村四周),因此,沙姓人丁兴旺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上,沙姓曾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宠。据传闻,沙氏祠堂曾有一块匾,便是由慈禧太后赐予的,可惜未能保留下来。另据沙姓族人介绍,20世纪80年代,这块匾曾被某沙姓人家当作面板,但后来不知所终。这个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地方史者很有必要查考一下,若真的能找到其下落,定会给武清历史文化增砖加瓦。

  历史上,敖嘴村沙姓族人涌现出了不少名人。笔者在《武清县志》里就找到了2个有成就的人物。其一是沙承章(字焕亭,又名用章)。该人于清末入学,长于诗文,工绘花鸟,曾寄居津门,以绘画为业,尤善绘菊花,有“菊花章”之称。民国初年,冯国璋任大总统时,曾筹建画院,并以重资聘其任教,他坚辞不就。晚年,囊空如洗,孤标耿介如故。他曾自撰联语明志:“两个书箱成故旧,一堆画稿是行装。”该人以绘画终老。

  另一位叫沙慕真(原名承有,一度为名幕桢)。该人生于清道光末年,幼有大志,精于武功,曾供职于武卫军。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护从慈禧太后西巡。还都后,钦加提督衔,历任山东临清州协台、山西中丞都抚、太原府统领、直隶顺德营步军统领、天津镇守使等职,治兵从严,地方安辑,百姓乐业,人皆德之,时人送“德威交济”匾一块,又为其立“一方保障”“惠及庶民”等功德牌。

  知名文史学者沙国璞也是敖嘴村人,20世纪50年代他曾在县文化馆工作,曾亲历过武清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他依据史料和所见所闻,撰写过《武清“红灯照”反帝斗争点滴》《回忆魏达同志二三事》《再忆冯志平同志二三事》《李瑞东轶事》等文章,刊于《武清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上,为后人了解武清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敖嘴村除沙姓外,还有马、戴、杨等3个大姓。其中杨姓出了3位大家,即杨开智及其子杨轶伦(鸿飞)、杨轶群(鸿翔)。杨开智,字睿芝,邑庠生,北洋大学毕业。新中国成立后,曾被聘为河北省文史馆员。其二子均为诗词家,为津沽诗词界所推崇。关于二位诗人的情况,笔者曾有专文,在此不再赘述。当然,敖嘴村最大的名人当属刘翠霞,她是评戏刘派的创始人,民国时期曾经被新闻界票选为“评戏女皇”,其艺术和为人堪称双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天津市·武清籍)

敖嘴村“沙”姓名人随谈

敖嘴村“沙”姓名人随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