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出走”济南内幕

标签:
文化 |
分类: 桑梓纪闻 |
原载2020年2月5日《中老年时报》,署名:侯福志
1927年,在评戏艺人张柏龄的引荐下,评戏演员刘翠霞登上了南市聚华茶园的舞台。由于她长相俊美,加之学艺认真,很快成为这家戏园的台柱子,为她赢得了评戏大王的美誉。大红大紫之后,翠霞为富家子弟所觊觎,一度给刘翠霞一家带来困扰。为免生事端,翠霞一家被迫“出走”济南。
据《刘翠霞秘史》一书披露,天津南开一带住着一位阔少叫黄登贵,上中学的时候,就以追求女生为乐事。正在恋此失彼的时候,乍而到聚华茶园看了一次由刘翠霞演出的《败子回头》,被戏中人物妓女花翎(由刘翠霞饰演)的“脉脉春情”所打动,从此便迷恋上了刘翠霞。他每天固定到茶园来看戏,每当刘翠霞演到精彩处,他就把巴掌拍得山响。刘翠霞本来是在做戏,她对观众的热捧早已司空见惯。但这位戴眼镜少年的举动,还是引起了她的注意,无形中“在艺术以外而又多了一股心肠”,以至于在演出时经常走神出错。有一天晚上,刘翠霞家里收到了一封书信,是黄登贵写给刘翠霞的。刘翠霞的父亲刘守忠不认识字,他以为是戏院的约角函,就让刘翠霞老舅沙致福念给自己听。沙致福打开一看,大吃了一惊。原来这封信并不是什么约角函,而是一封求爱信。信中写道:“翠霞情姊:我早已就得着你那轰轰烈烈的大名,所以,那天你唱《败子回头》,我就坐在东面厢里,倒望个真真切切,以至于把戏唱完了,才知道果然是名不虚传。我那倾慕的心,于此便算结下。我所倾慕的第一点是你的玩艺儿别创一格,第二点是你的姿色超过群芳......”读完书信,沙致福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知道,刘翠霞此时才十六七岁,艺术上正是上升期,若这个时候谈恋爱,定会影响她艺术上的进步。再说,刘翠霞养着一大家子人,若她此时嫁了人,一家人的生计就没了着落。想到这,沙致福敷衍了一下刘守忠,立即拿着这封信去对门找张柏龄(刘翠霞师傅)商议。沙致福把黄登贵写信的事告诉了张柏龄,并请他无论如何要帮忙把这个矛盾化解掉。为避免刘翠霞走心思,且不伤害黄登贵,经二人商议,决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张柏龄按照沙致福的说词,向刘守忠提议去济南演出。他告诉刘守忠说,济南有一个共乐舞台,是一家非常大的戏园子,在那里演出,一方面可以扩大刘翠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了起色后再返回天津,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刘守忠并不知道这个是计,很痛快地答应了张师傅的要求。刘翠霞本人也希望到外面去闯一闯,何况她与黄登贵之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感情,所以,在沙致福的陪同下,刘翠霞一家人奔赴了济南。共乐舞台主事人很会营销,在刘翠霞到来之前,就在报纸上大打广告,使刘翠霞的名字在泉城不胫而走。第一天安排的打炮戏,是她最拿手的《大三节烈》和《蒋兴哥哥重会珍珠衫》,由于准备充足,刘翠霞在泉城可谓一炮走红,“评戏大王”“评戏泰斗”的桂冠出现在当地的报纸上,刘翠霞已然在济南站稳了脚根,数月后,演出合同期满,刘翠霞方返回到津城。
黄登贵把书信投出去之后,便左等右盼,朝思夜想,但一直等了半个多月,也没见到刘翠霞的回信,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后来听说刘翠霞远赴济南,心里就更不是滋味,竟然因思虑过度而一病不起。按照《刘翠霞秘史》一书的记载,在朋友的极力劝导下,这位阔少终于回过神来,知道刘翠霞无心于他,渐渐地就把这段感情忘掉。但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个结果都是沙致福一手造成的,刘翠霞也一直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