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宝善与“春节竹枝词”

(2020-01-14 08:43:07)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周宝善与“春节竹枝词”

周宝善与“春节竹枝词”

原载2019年1月14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

据赵娜、高洪钧编著的《天津竹枝词合集》载,周宝善,字楚良,别号木叶。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天津人。周自邰从孙。诸生。克承家学,善为诗。著有《木叶诗稿》六卷。另有《津门竹枝词》三百首存世,被收录在郝福森所辑的《津门闻见录(卷三)》(未刊稿)中。

作为天津人,周宝善对家乡风物风俗非常熟悉,他的《津门竹枝词》涵盖了天津的地理地貌、河流水道、风景名胜、庙会娱乐、风物风俗等内容,是记录清朝晚期旧天津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可作为研究地方史的重要参考。尤其是他创作的有关春节年俗的竹枝词,善于描摹生活画面的每一个细节,画面生动,语言风趣,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作者按照春节的节令顺序,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对每个重要节点的民俗活动均作了记述。比如,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同时,在天津的寺院里还有舍粥的善举。周宝善在第四十九首中,记述了大悲院舍粥活动:“结缘拈豆念弥陀,腊八粥香五味和。枣栗杂粮菱角米,大悲醮建集优婆。”初七夜晚,寺院开始大锅熬粥,待腊八这一天早晨,便在门前摆上案桌,由“优婆”(指僧尼)公开舍粥,以赈济贫民。有趣的是,作者还提到了腊八粥的用料,包括红枣、栗子、杂粮、菱角及大米等,即所谓的“五味和”,可作为研究腊八饮食的参考。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民间很重视这个节气,不仅要吃粘糕,还要祭灶神。“灶王要见玉皇神,腊月廿三属下旬。垒起糖瓜元宝样,多言好事莫粘唇。”这是第五十首中的诗句。灶王爷要去天上向玉皇大帝“述职”。人们生怕灶王爷说坏话,就想起了一个妙招,即用糖瓜堵住他老人家的嘴。“糖瓜祭灶”,既体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愿望,又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幽默气质和想象力。

除夕一天天地临近,迎春祈福活动愈加丰富多彩。突出的活动是剪窗花、贴门神、挂吊钱、写对联、糊窗户、扫房子。这种市井画面在竹枝词中均有生动的记述。

其五十一首:“剪彩窗花次饭花,佛花金碧踵增华。纸花不若绒花好,世界花花百万家。”其第五十二首:“先贴门神次挂钱,撒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笤帚,扫舍糊窗算过年。”其五十三首:“代写春联楷字端,读书半世号穷酸。当街挥就吉祥语,要哄村愚叠背看。”

从除夕开始到进入正月,春节活动进入高潮。作者用生动的语句,描绘了过年习俗及盛况。如过年穿新衣,用“新春元旦服鲜华”来形容,反映拜年场景,有“名刺(ci)纷投戚友家”之句。用“朝餐攒馅是三和”描述初一吃合子,意为合合美美。“儿女欢欣眄岁除,娘娘宫里众纷如。”记录人们逛天后宫的场景。 平时女儿家,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独此时,可以到天后宫看风景,给天后宫平添了一抹亮色。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日,也是春节活动的最后一个高峰:“连天爆竹似惊霆,火树银花走百灵。十字街头春意闹,双龙舞落一天星。”作者通过细腻刻画,再现了正月十五闹新春热闹场景,十分生动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