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堤南的“浑河套”与堤北的永定河泛区

(2019-11-19 07:15: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桑梓纪闻

原载2019年11月19日《天津日报.武清资讯》“雍阳史话”栏

堤南的“浑河套”与堤北的永定河泛区

堤南的“浑河套”与堤北的永定河泛区

署名:侯福志

武清堤南(指北遥堤以南)地区,历史上又称“浑河套”,亦称“大三角淀”。由于境内的永定河迁徙不定,所以,每当夏季洪水来临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都会逃离故土,或投亲靠友,或远走他乡。在晚清乃至民国时期,这种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人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走浑河”。1939年,海河上游洪水过后,永定河行洪河道北迁至堤北的京山铁路(原北宁铁路)之北,形成新的永定河泛区(蓄滞洪区)。从此,历史上饱受洪水之苦的堤南地区,成为武清新的粮仓。

  永定河,俗名“浑河”,以其水中含沙量大、水质浑浊,故名。因经常决口改道,又名“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经官方组织疏河、修堤后,水患渐渐消减,康熙皇帝赐名改“永定河”。永定河上游有桑干河、洋河两大支流。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洋河则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两条支流在河北省的怀来县朱官屯汇流后,被称为永定河。

  清朝时,永定河进入武清后的通道有三条,即南泓、中泓、北泓。先是走南泓,由安次区境内的调河头村起,东行至葛渔城,再由王庆坨进入武清,流经三河曾,今北辰区的青光、韩家墅至唐家湾汇入北运河。南泓被河沙淤高后,永定河改走中泓,即由调河头村起,东行至葛渔城,再由六道口村进入武清境内,沿汊沽港、渔坝口东行,至北辰的双口经屈家店入北运河。全长19.4公里,在武清境内长13公里。中泓被淤高后,改走北泓,由安次区的响口村北,经邵七堤村入境,沿崔胡营、鱼市庄、大旺村、东洲、寺上,到老米店村南汇入北运河。民国时期,在中泓故道以北,还有一条东西向的断续河道,地图上标示为“永定河支流”。它由安次境内进入石各庄村南,往东经敖嘴村南、陈咀村北,再往东进入北运河。这三条通道,再加上永定河支流,都被囿于南、北遥堤之间。永定河进入武清后,就在南遥堤(是指1726年修建的由安次冰窑村至王庆坨的长堤)、北遥堤(指响口村北,经邵七堤、崔胡营、鱼市庄、大旺村、东洲、寺上,一直到老米店村的长堤)之间的几条河道内游移不定,且经常串出河道泛滥成灾,故形成了永定河泛区,民间把这个区域称之为“浑河套”。这个区域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227.5平方公里。涉及今王庆坨镇、汊沽港镇、陈咀镇、石各庄镇、黄庄街等5个镇街。自清朝时起,这一带洪水不断。据《武清县志》载,1739年,永定河水陡发,“从范瓮口(今大范口),东南漫溢出堤,北折而西,泛滥于西肖庄、敖嘴、西南庄、陈咀、渔坝口等村,水横于凤河”,1740年,永定河“水势怒激,冲溃草坝仍向东漫溢,而西肖庄等村水又巨浸”。

  1939 年,受海河上游特大洪水影响,永定河改道北遥堤北的新泛区(今属豆张庄镇、黄庄街)后,原“浑河套”旧泛区即停止行洪、滞洪。南、中、北三泓随之废弃(后中泓经改造成为排沥河道)。1972年,在旧泛区下游,新泛区西侧(陈咀镇东端)又加筑了一道“增产堤”,作为旧泛区内永定河的人工泄洪河道,该堤从城上村西北的主流河槽,向南开挖至引河直达屈家店闸上,在武清境内长9.9公里。1975 年又经过浚深,改造为行洪泄水河道。增产堤以西泛区,即人们所称的堤南片,面积185平方公里,经过不断改造治理,现已成为武清玉米等大田作物的主产区。新中国成立后,为防治永定河洪水,将今陈咀镇增产堤以西、二支渠以东、北遥堤以南、中泓堤以北的区域作为永定河三角淀分洪区,一共涉及5个行政村,人口9961人,面积43.5平方公里。

  现今,永定河流经北京的房山、大兴及廊坊市的固安、永清等区县后,再经廊坊市安次区的沙窝村进入武清境内,之后汇流至北运河。永定河武清段长25. 4公里,左堤由落垡村南入境,至黄庄街马家口村出境,长21.4公里(由安次、武清界至老龙凤河闸称护路堤,以下则为原北运河右堤)。右堤由黄花店八里桥西入境,至陈咀镇东肖庄村南出境(由安次、武清界至东洲大桥拐弯处称北通堤,以下称增产堤),全长25.27公里。永定河流经黄花店镇、豆张庄镇、黄庄街等3个镇域,涉及行政村31个,人口4.45万人,形成所谓的永定河泛区。总面积96.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33公顷。新的永定河泛区形成后,当地群众修筑了前卫埝、护麦埝、护村埝以及一系列排灌设施,并逐年对荒田进行改造。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大部分村庄修建了“救生台”和“安全房”,使永定河的威胁降到最低。

  (天津市·武清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