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驼日记里的“流水账”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原载2019年11月14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
署名:侯福志
据报载,10月15日,著名诗人、书法家沙驼先生去世,享年91岁。
据1989年出版的《昆仑诗选》第一辑载:沙驼原名赵钟,曾用名赵爱华、赵朝谷。河北省隆尧县人,著名诗人、书法家。1928年3月13日出生。1941年在北平《中国儿童报》开始发表诗作。1945年与著名版画家沙清泉合编《黑白画报》,1947年参加《北平时报》副刊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平原日报》工作,后转入教育界。曾在天津担任《河北工学院报》编辑,并兼任河北工学院原文学社和天津昆仑诗社顾问。
因为研究天津诗词史之故,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沙驼先生了。近几年,我有意识地收藏他的著作以及由他参与主编的《昆仑诗选》《昆仑诗丛》等文献,累计达50余种。除此而外,我还有幸收藏到了沙驼的30多册日记本。
这些日记本是我在旧书市场淘来的,其所记录的内容全是沙驼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记载时间起自1972年4月,终于1981年7月。可能是为阅读方便,沙驼还按照日期的先后给日记本作了统一编号,客观上为后人研究同样提供了便利。
在这些日记里,有作者亲属来往、朋友交游及投稿著述情况,其中还有一些退稿情况的记载。最令我感兴趣还是其全家人日常生活开支的“流水账”。沙驼把每天的开支情况均作了详细记录,涉及日常所需的粮油、副食及早点的价格,为研究天津普通市民的生活细节提供了详细史料。如根据1972年5月份的记载,以斤为单位,一般生活必须品的价格是:猪肉0.9元,猪排骨0.5元,鸡蛋0.9元,挂面0.26元,白砂糖0.88元,面粉0.175元,粳米0.185元,点心0.70元,花生油0.85元。早点的价格是:馃子每斤0.64元,芝麻烧饼每斤0.4元,馄饨每碗0.09元,豆浆每碗0.06元。有意思的是,当时一支冰棍的价格才0.03元。对比1980年6月的数据,9年间,天津物价的变动非常之小。拿鸡蛋来说,鸡蛋每斤为1.10元,提高了0.20元;芝麻烧饼每斤为0.50元,提高了0.1元;馃子每斤为0.8元,提高了0.16元;馄饨每碗为0.11元,提高了0.02元,冰棍价格长幅最大,每支由0.03元提高到了0.05元。
沙驼父亲赵景抃(字云石,号鹤亭)也是一位书法家,善长隶、篆、钟鼎等文,笔名有矛父、双呆老人、绿梅草堂、云石、琴舫等。他出生于1905年10月。1931年8月在河北省栆强县邮局入职(当时的局长是著名学者李凤藻)。1965年5月从天津东楼邮电局退休。
沙驼详细记录了父亲去世及安葬情况。据日记载,1972年3月14日凌晨1时49分,沙驼父亲因患“原发性肤膜炎,中毒性休克及呼吸循环衰竭”症,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抢救无效病故,卒年68岁。当日早晨9点,沙驼在在隆尧接到家人拍来的电报。内容是:“父病重速回”。3月15日早8时,又接到在河南的哥哥赵青勃(亦为诗人)的电报。内容是:“父病重急速返津。” 接到电报后,沙驼在15日下午2时“自隆乘汽车赴冯村,然后换15:05分普通客车赴石家庄,夜23:10分换车,经衡水,于16日下午1时抵津。” 17日,家人在程林庄第三火化场将父亲尸体火化,在场的有长子青勃、次子朝谷及亲友白世民等3人。安葬父亲一共花了不到100元,其中寿衣费48.71元,火化及安葬费36.60元。
沙驼的日记都是用钢笔小楷写成的,字迹工整、清晰,很容易辨认,其有关日常生活的“流水账”,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普通知识份子家庭的生活状态,是研究天津市民生活史难得的珍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