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吟秋与津沽凿井史

(2019-04-22 18:58:01)
标签:

文化

分类: 地质遗产
李吟秋与津沽凿井史

李吟秋与津沽凿井史

原载2019年4月22日《今晚报》“津沽”版,署名:侯福志
  李吟秋,是天津著名的水利学家,他的《凿井工程》一书,不仅总结了我国凿井的历史,而且结合天津的实际案例,从科学角度介绍了先进的凿井方法,为我们了解天津的凿井历史提供了史料。 

  据刘贡求《李吟秋二三事》载,1900年12月,李吟秋生于河北省迁安县,少年时在北京汇文学校求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学校。1922年被公派到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康奈尔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并入普度大学研究院攻读桥梁建筑及结构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29年后,先后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工程师,天津工务局局长,并在北洋大学任兼职教授。抗战时期,李吟秋只身来到云南,支援大后方交通建设,曾参与筹建川滇铁路、滇缅铁路。1949年,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1953年8月,李吟秋参与组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李吟秋被调入长沙铁道学院任铁道运输系、铁道工程系主任。

  自1928年以来,华北、西北数省,连续遭受旱灾,致使民生日就凋敝。“救济之法,厥惟水利。今政府有鉴于此,爰于‘导河’‘浚井’‘凿泉’三要政,极力提倡,同时并举。”作者“因述古今浚井、凿泉振兴水利之成法,汇为一篇,曰《凿井工程》。”

  关于《凿井工程》的内容,李吟秋作了归纳:“肈之以《井泉通论》,以明水源与地理之关系;次之以《凿井方法》,以明夫掘浚疏导与开源节流之道。惟仅具凿法而不言汲法,于术尚有未备也,遂复补之以《汲井与储水》一章,以宏地下水之用焉。”书中另附部分照片,分别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机器凿井的画面。

  在书中,作者对天津凿井史作了总结,并附录英日租界地下水井的基础资料,可作为研究天津地下水开采史的重要文献。李吟秋认为,天津地势洼下,且去海较近,其最初为海滨沼泽,后来退海为陆。其地下的岩层,尚不知有多深,目前开凿最深的地下水井才644尺,仅能见到沙层,其岩石分布的深度肯定要超过北平。“天津为河北五大河总汇之地,居民多依河取水,故掘深井者,实不多见。惟租界地内及大工厂中,间有凿井汲水者,然均赖机器抽水,而非纯粹之上涌自流水也。”从作者开列的《天津英日租界水井调查表》得知,当时英租界自来水场共有地下水井8口(其中2口已报废,另有1口尚未完工,实际利用的只有5口),井深最浅者为111米,最深者214米。每小时出水量,最少者36.6吨,最高者65吨。这8口井均由上海凿井公司和日本大阪布朗凿井水道株式会社开凿施工。日租界自来水厂地下水井只有1口,深217米,用50马力气压抽水机汲水,每昼夜出水量1818吨。 

上一篇    下一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