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十年前禁令下的天津春节

(2019-02-18 15:00:46)
分类: 天津人文
九十年前禁令下的天津春节


原载2019年2月18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

 

原载2019年2月18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署名:侯福志

 1928年北伐胜利后不久,南京国民政府做出决定,自192911日起, 商民一律不许沿用阴历、过阴历年,而必须遵行阳历、过阳历新年。

 关于阴历(也称农历、旧历)的存废问题,民间还是存在争议的。据发表在192915日天津《北洋画报》上的《关于阳历》一文载,主张保留阴历的人认为,人们习惯于“按节讨账,已成定例”,并且“常人每以为苟用阳历,则阴历之廿四节气,不易查考。”因此,阳历不便于商民。但主张废止阴历的人则有另外一番解释,他们认为,“盖廿四节气,在阴历上为不定期的,每年不同,而在阳历上,则每年相同,如立春日,永不变更,此其利便农人,断非阴历所能有也。”他们还认为,商家改用阳历,使用“月账”,可与世界接轨,并没有不便。基于这个原因,他们主张应禁止商家“节账”“年账”旧例,那么,设法将阴历新年的种种点缀,移置于阳历新年,“阴历自能渐渐失去其兴味而归于消..灭矣。”

但使用阴历、过阴历年是相沿已久的习俗,靠行政命令是不可能禁止的。“盖从来各报,均加印阴历日期。”《北洋画报》所刊载的月份牌,“均将阴历排入,以应世俗不时之需要。”1929210日是阴历春节,在除夕这一天,《北洋画报》为营造节日氛,除在封面上使用桃符图案外,还刊载了著名学者、民俗专家王小隐的文章,题目是《又把新桃换旧符》,作者详细考证了春联的起源,认为桃符在年俗上有很长的历史,最晚也要在五代或宋初,依据是“蜀主孟昶题新年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两句,便是春联的原流。”

不只是报纸没有执行禁令,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同样也没有把禁令当回事。据1929216日《废除旧历之方法》一文载,“民国统一后第一个旧历新年(210日),依然到处轰轰烈烈地过了,就是党国要人,也多趁此机会偷闲几天,可见人们积习难改,政府亦莫可奈何。”报人王小隐于1929年同一版面发表了一首诗作,题目是《春节一夕》,表达了过阴历年的喜悦心情:“无穷岁月自昏晨,权作今宵万象新。过眼风灯犹令节,椒花能赋定何人。”作者在序中解释说:“春节一夕,购妙灯一,悬诸斗室,题句于上。”

我国是农业大国,阴历作为适应四季农时的历法,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谁也想不到,在国民政府时期,传承数千年的阴历被当政者污名化,甚至把阴历与封建迷信等同起来,提出“破除迷信须从打倒阴历入手”的主张。但统治者似乎也承认,“积习既深,铲除靡易,应切实劝导,广为宣传,始易收效耳。”

有趣的是,到了1934年,也就是在废止阴历的禁令实施不到5年,鉴于老百姓呼声日益强烈,国民政府不再像往年一样阻止人们过旧历年,并且放任出版物使用阴阳合历,此后,阴历年重新成为合法节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