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杨无怪

标签:
文化 |
●故纸里的天津 杨一昆,字二愚(一说“二异”),号无怪。清乾嘉时期津沽著名学者、教育家,世居东门内经司胡同。关于杨一昆的号,张仲先生在《东门里名士杨无怪》一文作了考证:“他对诸子百家的研究,不但与乾嘉同时代文人不同,义理兼重,而且不偏袒宋儒,对朱熹批判尤多,人多怪之,故一昆自号无怪。” 1939年5月27日第35期《立言画刊》上载有《天津人物志——杨无怪》一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位文人的一些事迹。课徒、著文、书画,为杨无怪一生之三部曲。 “昔年河东盐坨一带,风俗朴陋,为津门故乡,先生移居是地,设帐授徒,不十载文风大振,里中名士辈出,皆先生之徒也。”据高洪钧先生《“无怪”杨一昆》一文,杨无怪在盐坨一带授徒时间为1777至1786年之间。另据张仲先生文:“无怪离去两三年后,一次县学考试,该地入泮者即达五六人,从此,盐坨地区文风大振。” 杨无怪喜研经史,著有《骍角编》《十斟麦》《陈仲子二十艺》等。另有闻名于世的《皇会论》《老妈论》《天津论》等,“皆为谐文俳语,讽世道情之作”。除上述文字外,还曾撰写《先生怨》,亦为谐文俳语。“顾先生不得志时,亦饱尝世味,故先作谐文曰《先生怨》,滑稽突梯(gǔjītūtī,成语,指委婉顺从,圆滑而随俗)情见乎辞章,如‘一交冬至把心荒,订了馆坦坦荡荡,大馆五十金,小馆三十两,家有三石粮,不作孩儿王,如驴在磨房……’等语。写熟苦味,景态逼真。” 杨无怪著有《四书教子尊经求通录》,这本书亦是一部经学著作,天津社科院图书馆有藏,迄今学者们很少提到它。而作者评价此书“为近代河北有数经籍,于驳朱、尊朱两派之外,独具正眼藏,明经怀义,持正而醇,三百年来学者宗之”。上述文字对于了解该书要旨无疑很有裨益。 杨无怪书画造诣亦很深厚。“先生书法钟王,又喜临汉隶,遒有骨,宛如其人”,“课徒之余更习六法。亦尝画兰,惜传世者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