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旧书摊有个约会之二十五:
(2016-12-24 17:38:32)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旧书摊 |
我与旧书摊有个约会之二十五:今天到旧书摊约在6点钟左右,狮子林桥上过往的汽车开始增多,海河岸边昏暗的灯火依然闪烁,但整个城市似乎尚在黎明之前的熟睡之中。已进一九,海河仍然没有结冰,桥下水面反射的灯光,与水面之上的灯光交相辉映,使行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下桥之后,只见沿金钢桥到狮子林桥之间的亲水平台上,已经有十多个摊贩在摆弄着旧书摊位,地上的摆放着长长的布条,绵延着像一字长蛇。由于光线不好,有的人被迫打着手电照明,在旧书堆里寻觅着自己的所爱。我当时抓拍了一张照片,有两位女士淘书人,一人蹲在地上找书,另一位年龄稍长的人用手电给她照明,这幅画面非常有趣,反映了天津人淘书爱书的精彩瞬间,个人认为这张照片足可以代表咱们大天津参加全国摄影图片展了。
今天遇到了师友并不多。国庆兄起得较早,他收获也是很大的。这在他的微信里可以看到。每次看到他的收获(都是老广告美女画面),都会让我艳羡不已。倪斯霆先生来得比较晚,但收获非常大。他在微信中晒出了他的淘书成果,除一本天津出版的《新闻史料》外,还有两本有关胡风在天津活动的旧书(胡风曾被批判,此书属于政治类)。我与倪兄弟只寒暄几句,他告诉我眼睛看东西有些重影,昨天去看了一下医生,买了一些眼药。我推测,倪兄作为《书报文摘》的总编辑,每天看稿子、审稿子,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显然是用眼过度所致。看来,写作也要劳逸结合,不能过度劳累,否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胡立生先生是一位藏书家,他收藏的郑证因单行本在全国应当是最多的,但与胡先生没有说几句便匆匆分手。
今天收获不多,一一介绍如次。
1.天津十六中(耀华中学)下乡知青编辑的《碎影流金》(1998年印制),这是一本画册,内有丰富的黑白老照片,记录了这所学校学生1969年去北大荒支边的事迹,反映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艰辛而快乐的生活。这本书老板开价10元,我给了他6元便也成交了。
2.《天津大福来嘎巴菜》,这是一本新近出版的绘画长卷。图文并茂地记述了天津著名小吃“嘎巴菜”的来龙去脉。老板要价20元,我给了他15元,算是熟人价吧。回到家打开一看,画面非常漂亮。我曾和国庆兄讨论过,国庆兄是民俗学家,对“大福来”耳熟能详,他向我介绍说,现在出现的“嘎巴菜”和“锅巴菜”两个名字都对,但好多人不认同“嘎巴”,似乎认为这两个字是错的。看来,治学要严谨,无论写哪两个字,都必须有出处,在这方面国庆兄是我的榜样。
3.在张先生处,花了20元买了一本文革旧书《炮轰天津市委火烧万晓塘》,里面有很多发生在文革中的历史材料,充满了杀气,实在让人不堪回首。
4.《话说水西庄》《说不完道不尽的老红桥》是由红桥政协文史委今年编辑的两部著作,内容非常丰富,作者中有许多熟悉的文友和师长。两部新书没有开封,老板是熟人,只收了我15元。
今天花了56元,逛了将近2个小时,收获还是不小的。可惜心仪的老照片没有碰到,有一位外地人摆了好几个老像册,但要价非常之高,且照片均为外地流出的,不符合我的选择标准,故翻了翻就放下了。
天津旧书市场享誉国内,万鲁建兄出差到外地,今天早晨发回了与元卿兄在南京逛旧书摊的画面,一南一北的旧书摊,师友同时在微信圈互动,颇为有趣。看来,在任何地方,书摊都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