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费宫人故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
||||
费宫人即费贞娥,是一位宫女,崇祯皇帝长公主的侍女。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李自成进攻北京城,包括皇帝在内的几百人或上吊、或跳河。惟有贞娥决心效法豫让和要离(春秋战国时的两位刺客)为君国报仇。她伪装成长公主,设法贴近李自成,以便伺机把他杀死。但李自成把她赏给了弟弟李固。新婚之夜,贞娥将李固灌醉,然后用匕首杀死他,之后亦自刎。
民国时期,有关费宫人(贞娥刺虎)的故事曾被改编成了戏剧,随着这个故事的广泛传播,费宫人故里便成为文人寻古探幽的一处古迹。据《津门杂记》载:“费宫人故里,在东城内,今名费家胡同。”1942年7月13日出版的《三六九画报》(第16卷第4期)曾载有《天津的古迹》一文,也提到了费宫人故里:“费家巷,在鼓楼东,即费家胡同,费宫人故里也。”从这篇短文中,得知“费家巷”亦称费家胡同。
1924年天津出版的《城南诗社集》曾载有《费宫人故里歌呈同社诸公》一诗,这首古体诗是由城南诗社成员吴建祁(字侣伊)所作,再现了“贞娥刺虎”的英雄事迹:“幽并以东曰析津,豪侠奇气无等伦。悲歌慷慨荆轲后,巾帼独有费宫人。宫人津门旧羁旅,云是指挥贵族女。城东陋巷总依稀,曾是宫人耕钓处。吾读随园刺虎歌,再读次云陆氏传。贞娥死,犹挟刃气何?壮入虎得虎斩蛇,斩首眼底无么魔。惜哉闯贼如逃罟,杀贼先杀一只虎。辜负红颜血满腔,从容地下报君父。吁嗟乎,青史彤辉照古今,至今门巷犹堪寻。” 1927年8月天津出版的《南金》创刊号上,曾载署名“匏庵”的作者的一首旧体诗——《费宫人故里》,借费宫人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反对军阀混战的心情:“万岁山头恨未涯,居然手刃逆酋加。玉钩数遍宫人草,檀板歌阑帝女花。青石不磨贞烈里,朱门谁主武安家。中原流寇今犹昔,愿借神风一撤沙。”
1939年5月27日出版的第35期《立言画刊》载《津市两个历史遗迹——锦衣卫桥、费宫人故里》一文,
只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牌坊被拆除了。待进入新世纪,老城里整体拆迁之后,费宫人故里连地名都已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