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001IUOrJty710h8WokI74&690
刘云若社会言情小说(五)
南有张恨水北有刘云若
原载2016年4月11日《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署名: 侯福志
在谈论刘云若小说时,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所谓“南有张恨水,北有刘云若”。张恨水是为普通读者喜爱的知名作家,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刘云若,把刘云若与张恨水对比,自然有利于人们对刘云若本人及作品的理解。
1943年出版的《海誓山盟(续集)》前言中有这样几句话:“华北小说名家,以刘君云若、李君寿民(还珠楼主)杰出,各有所长,未可妄加月旦。若同为社会言情小说,而为海内所共称道者,在北为刘君云若,在南为张君恨水。张自图南后,作品繁多,声名益盛。唯刘君能与颉顽,可称伯仲之间。以华北文丛,有‘水流云在’之语。且二君作品,皆由影坛采为剧本,尤证其无分轩轾。”这篇序言,由励力出版社编辑所写。在他眼里,刘云若与张恨水二人是不分伯仲的。
但当时有些人以为刘云若是高于张恨水的。徐铸成在其《报海旧闻》一书中这样评价二人的创作:“从20年代到30年代之际,在京津各报上写长篇章回小说的,有陈慎言、张恨水、刘云若、李薰风等。他们写的,当然谈不到有什么新内容,却也不同于上海洋场才子的专写‘鸳鸯蝴蝶’,而多少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这些作者,以张恨水为最有名,他在《世界晚报》及以后的《世界晚报》上刊载《金粉世家》等长篇,风靡京津社会。1930年左右,《新闻报》的严独鹤第一次游华北,特约张写《啼笑因缘》,从此一鸣惊人,编话剧、拍电影、唱评弹,风行一时。我则更欣赏刘云若的小说。他专写天津的下层社会,描述人力车夫、乞丐、妓女乃至在‘三不管’唱大鼓卖艺的凄苦生活,入木三分。《红杏出墙记》是他的代表作。我以为不论人物刻画及景物描述,精雕细琢,比《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实有过之。有一次我和郑振铎先生谈及,他也有此同感。”徐铸成指出了刘云若小说的特点以及高出张恨水的地方,并指出郑振铎也与他持有同样的观点。由此可知,在一些文坛大家眼中,刘云若的作品在社会性方面的确是高于张恨水的。
正因为刘云若小说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所以时人很在意刘云若小说在“正风移俗”方面的重要作用。署名“非非生”的作者在《〈冰弦弹月记〉序》中,有这样几句话:“北方的著名著作者刘云若先生,所著的《红杏出墙记》《燕子人家》《春风回梦》均出了剧影。近日又作了几部有趣味的《冰弦弹月记》《翠袖黄衫》《情海归帆》,各集均已发行单行本,其中各书的内容,均合乎现代青年的脑筋。所以,在工余之暇,茶余酒后,躺在沙发上,很可一观。能消遣时光,能清醒眉目,能唤醒迷梦的脑筋。”
在一些道学家的眼里,刘云若的小说内容低俗,甚至与“黄色小说”画等号。但非非生纠正了这一认识,他觉得读刘云若的小说“能清醒眉目,能唤醒迷梦的脑筋”,换句话说,刘云若的小说对青年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非非生的评价是公允的,也是独具慧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