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的平津铁路大提速
(2016-03-15 15:00: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
||||
|
平津间的铁路自建成之后,其运输速度一直不高。一直到1935年才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改造,在不增加复线的前提下,使铁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 据1934年出版的《天津市概要》载,“津市车站凡三:(一)天津东站,亦称老站。位于特三区老龙头,为北宁铁路之重要大站。(二)天津总站,位于河北大经路之北端,为津浦铁路之起点与北宁铁路接轨之处,其车站为公共车站,由两路共同管理之。(三)天津西站,在北大关之西北,为津浦路专设之车站。三站以东站接近市之繁华区域,且地邻码头,故客货运输极为繁盛。津浦路车票亦可于此站购买焉。关于联运,铁道部订有国内联运规章,颇为详尽。” 据1936年出版的《天津游览志》所载《平津间沿路各站纪略》一文,天津东站,“西北距正阳门站二百八十五里余。本站原设旺道庄,光绪十八年移此,地名老龙头。遂称此为老站,但示别于新站而已。非正式之名称也。旋定名新站为总站,此站为东站。”
另据1922年《天津指南》载,天津东站当时有两条铁路运营。一是津浦路,另一条是京奉路。当时由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一共有上下行各8列,快车最短时间为2小时54分,慢车最长时间为6个小时05分。
1934年《天津市概要》一书载,“津市为北宁津浦二路之交点,北沿北宁转道西伯利亚可达欧洲,南循津浦经首都而达上海。现在平沪直接通车便利尤甚,故陆路交通可与海运平均发展。惟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北宁交通仅能达山海关,自不免稍逊耳。” 由上述资料对比可以看出,平津之间距离非常短,但运行时间相对较长,而且自1922年至1934年基本上没有改观,已经严重不适应客货运输的需要。所以,铁路部门自1935年开始,对平津之间的铁路进行改造,这就是平津之间著名的“行车加快工程”,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平津铁路的一次大提速。
据《天津游览志》所载《平津间行车加快工程概略》一文,原平津之间铁路总里程为139公里,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改造施工后,旅客快车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45分钟,缩短到2小时08分钟,减少了37分钟。若较诸3年前(1934)的将近3小时,则缩短了大约57分钟,而票价并没有上涨。改造之后,平津间还增加了火车班次,每日客车上下行各8次,货车上下行各8次,合计每日32次(专车及加车不计)。列车速度,站内可达每小时65公里,站外可达每小时80公里。这次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站内轨道铺置,稳固站间轨道路基,采用新式标志设备等方式,但并没有增加双线设施,节省了大量投资,取得了满意效果。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