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的别称
(2015-10-19 16:23:2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天津人文 |
原载2015年10月19日今晚报副刊“津沽版”
●故纸里的天津
“鬼市”的别称
侯福志
1941年1月,北平出版的第77期《新光杂志》在“渤海风”一栏中刊有一篇长文,题目是《鬼肆》,文中对天津七十多年前的“鬼市”作了细致描绘,并对“鬼市”的不同别称作了诠释,对于了解鬼市的历史极有帮助。
文中提到,“鬼肆”在天津城厢的西南隅,那地方叫西广开,再向西去,便是“白骨塔”。“说实在的,三十年前,天津还没有小王庄、上权仙这些‘毙人’的地方。而白骨塔就是犯人的固定刑场,三天两头,有出红差的把戏,看热闹的人,远远的围上观看,和北京当年的菜市口相差不了多少。”
虽然“那地方好像很凶,可是在那个左近西广开偏又在五更头上,像鬼火似的,一点一点,人挤人,摊挨摊,做起交易。时间是从上午四点以后到八点以前。”文中提到,专有人从乡间收敛来的旧棉被褥、棉裤、棉袄,成千上万地摆在那里,卖给那些流浪的异乡人。另外,还有卖皮毛、细货的,卖应用家具的,甚至古玩字画也摆在小摊子上。
作者提到,鬼市也称鬼肆。为什么有这种叫法?其中的解释很不一,“有的说这地方离白骨塔近,所做的生意是与鬼做交易的;有人说他们做生意的时间都是在天不大亮的以前,仿佛说鬼败日光的意思,所以叫鬼肆。”鬼市另一个名字叫“小市”,因为卖货的人都是扒手,货也都是小货,所以叫“小市”。鬼市还有一个名字叫“晓市”。因为,这是为了便利一般的挑筐贩夫,所以要在大早起进行买卖,天亮后这些人就各奔东西,所以鬼市亦称“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