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找刘云若“登广告”

(2015-05-05 13:00:22)
标签:

情感

分类: 刘云若专区

读者找刘云若“登广告”

署名:侯福志

   原载2015年5月5日《中老年时报》“津沽旧事”栏

   1946年2月21日,刘云若撰写小说《粉墨筝琶》在《一四七画报》开始连载。这是一部以天津地下组织抗日除奸为题材的小说,也是刘云若创作转折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在作者自己看来,这部书是“愤书也”,“实在的,八年来饮恨切齿,能不得伸之冤气,于此书以嬉笑泄之,如此而已。”因为题材的特殊性,加之情节紧张、故事生动和描写细腻而受到编辑和读者特别关注。关于《粉墨筝琶》在《一四七画报》连载的反响情况,当时在编辑部工作的景孤血在序中作了介绍。“《粉墨筝琶》的续稿到了北平,全编辑部人,都是先睹为快。两三张的蓝格纸,弄成你也抢我也抢。我因为是一双‘闯死骆驼’的大近视眼,往往抓不到手里,就取打的小样一看……各位读者试想,连我对于这部《粉墨筝琶》,都这样急于先睹,如今把它印成单行本,亦独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了。”

   景孤血是一位戏评家和报人,具有很深的国学修养。上世纪40年代,《星期六画报》、《天津游艺画刊》上经常有他的有关传统戏剧的评论文章。他曾经在编辑部给刘云若改过错字,因为是刘云若的粉丝,对刘云若了解很深,所以他非常器重、偏爱刘云若。他认为刘云若,“亦如陈散原说范肯堂,是‘五百年来无此奇’了。”并表示,“我如唱戏,定拜萧长华;我如作小说,定仿刘云若。”

   不仅是编辑部,读者也非常喜爱刘云若的小说。当时景孤血在报社里,每天都要接到读者的电话询问。其中,他妻子的同事张小姐,本来没有和景孤血通过电话的,但为了《粉墨筝琶》,居然“给我打起了电话来。”“一位张小姐如此,余者可知。”

   有趣的是《一四七画报》还曾刊载一则有关读者找刘云若登广告的趣闻。据第8卷第3期《一四七画报》“小说界”专栏(第二号)载:“话说有这么一天,本报门口,突然来了一位女士,跳下包车,匆匆忙忙,就向内走。问他:找谁?她说:我找刘云若!问他干嘛?她说:我找他找我的丈夫——登广告。于是她被请到广告部里坐定。她说:我住处在×城,我的丈夫前天负气出走了,寻找了两天,也不知道上哪去了。家中忙中无计。我心里想他别无他嗜,只是爱看刘云若的《粉墨筝琶》,所以要找刘云若,在他小说后面,登上三行‘寻找我夫’的广告。其情可悯,为了‘方便则个’,特别破例允许她登三行字。到了第二天,这位女士又跑来了,她说:我丈夫已回来了,这三行广告改登我们那个‘×楼的广告吧’!于是寻夫又换成了卖货。刘云若说:天下之事什么都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