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2013年12月25日《天津中老年时报》岁月版“津沽旧事”栏
民国时期的天津跳舞场
署名:侯福志
1923年,平安饭店(今国民饭店前身)始设舞场,这是天津的第一家舞场。平安饭店被焚后,天津饭店(旧址在今解放路,今已不存在)也开始增设舞场。再后来,起士林饭店、利顺德大饭店也相继开办舞场。
1927年前后,开设舞场成一时之盛。继大华饭店屋顶跳舞场之后,国民饭店、西湖饭店等高档饭店的舞场相继开张。同时,一些规模中等的舞场,如福禄林、“梦不来兮”及特一区之露天舞场
“加斯戈登”,也在法租界、俄租界开张纳客。这时的舞场,多为高档娱乐场所,舞客多为缙绅、名闺、贵公子及外国人。
1931年,位于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的巴黎舞场开业,第一次出现舞女这一职业,为津城“交谊舞”之滥觞。新明戏院楼头的月宫跳舞场,由于毗邻巴黎舞场,加之规模较小,在竞争中败北,后来经改组改为著名的“卡尔登舞场”,营业仍无起色,遂停止。日本人曾在寿街(今兴安路)设有“金船舞场”,以日本舞女为号召。紧随其后,特三区(今河北区)的天升舞场,意租界的福乐丽舞场相继开业,形成天津舞场的鼎盛时期。1934年,“天升舞场”、“福乐丽舞场”等著名舞场因为亏损而倒闭。1936年,天升舞场重新开张,但不久又奉令停业。原“卡尔登舞场”旧址改为樱花舞场。特一区(今属河西区)又有“加利奥加”、“北平舞场”等数家开业。光陆影院(今北京影院,已拆除)新设“圣安娜舞场”,意租界回力球场(今一宫)则设有“宴舞厅”。
津城最早的一批舞客,为胡光镖、苏佩秋、唐宝潮夫人,黄大、黄二小姐(外交部司长黄介卿之女,母为西班牙人),王喜顺(国务总理周自齐的夫人)及女儿周大、周二小姐,张学良夫妇、张燕卿夫妇、朱作舟夫妇等。
津城最早的舞女叫胡曼丽。其父亲曾在京城经营照相馆,父亲死后随母由旧都迁津。胡曼丽学名智敏,曾在金寓班树帜,后供职于巴黎舞场。1933年前后,北平实施禁舞令,北平的舞女相继来津。著名的有
王宝莲、董慧君、张丽丽等。从此天津舞女分为平、津两派。当时,津城评选舞后,王宝莲打败胡曼丽当选。后王宝莲嫁人,胡曼丽遂以老牌舞星资格称雄。1936年,天升舞场开张后,曾从上海邀来著名舞女邓爱娥。从此,天津舞女出现了平、津、沪三足鼎立的局面。
津城最早教习跳舞者,为英国人狄来斯父女。他们长住裕中饭店,早年天津的舞客多为该父女的弟子。此外,尚有俄国人布洛托夫、齐那可夫等。为适应习舞之需,国泰电影院附近还专门由中国人开设了跳舞学校,一时顾客盈门。
各大跳舞场,为了吸引舞客,使尽各种解数。1927年,大华饭店请来波兰著名跳舞家丝丽娜女士表演,她身手灵活,妩媚动人,吸引了各界名流。1928年,平安电影院聘请了美国百老汇两位著名舞女:一名Valentine,一名Birdwell。这二人被当时的媒体誉为“艳色无双”。
作为开风气之先的城市,跳舞场的兴起也并非一帆风顺。早在1927年,天津就出现了著名的“禁舞运动”,
但为时不久,这种健康的娱乐活动复又出现在津城的大街小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