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与评剧《雷雨》在津打擂
- 原载《今晚报》副刊《雷雨》八十周年征文
- 发布日期: 2013-09-27 00:00
- 作者:侯福志
据《唐槐秋与中国旅行剧团》一书载,1942年9月,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的租界,由于拒绝了敌伪方的威胁利诱,中国旅行剧团在上海的演出遇到麻烦,唐槐秋曾被日本宪兵队传讯,于是中旅决定离沪北上天津。自10月18日起到12月30日,在天津北洋戏院(今延安影院旧址)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演出。这次演出,是1936年3月中旅离开天津后,首度与天津观众见面,自然引起热烈反响。其间,上演的剧目除《雷雨》外,还增加了《日出》、《原野》等曹禺先生的其他剧作。有趣的是,与北洋戏院相距不远的天乐戏院,也在此时上演评剧版《雷雨》,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天乐戏院位于劝业场六楼,是一家专门演评戏的戏院,东家姓姚。许多评戏演员,如爱莲君、花迎春、新凤霞等均在这里演出过。当时这家戏院有一位名为尹清泉的演员,在北洋戏院观看了中旅的话剧《雷雨》,很快编写了评剧《雷雨》的幕表。据《新凤霞回忆录》记载,《雷雨》中的女主角繁漪,由著名的评剧坤伶花迎春扮演,男主角周朴园则由文明戏改行的演员张笑声扮演。另外,郑伯范演周萍,李文元演鲁贵,而饰演四凤的则是只有十五岁的评戏新秀新凤霞。
在相隔不远的两个戏院里同时演出话剧版和评剧版的《雷雨》,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中旅的《雷雨》是该团的保留剧目,而且曾经有作为职业话剧团在天津演出《雷雨》的辉煌历史,上座率不减当年。评剧版《雷雨》,由于作为主角的新凤霞,在饰演四凤时,用心揣摩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心理,在借鉴话剧写实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评剧程式化的动作,把外表朴实、单纯而又活泼的四凤演得活灵活现。其中有一大段唱词,颇受观众好评:“大少爷跪在地向我求婚,吓得我周身发抖汗如雨淋。大少爷长得好真有学问,他胸前总戴着钢笔一根。小脸蛋粉嘟噜白中透嫩,青丝发黑中发亮梳的是偏分。黑皮鞋西装裤更显得四衬,穿西装没扎领带是天热的原因。为什么大少爷对我亲近,早看出他爱我不敢出唇。想不到大少爷把我看准,他不嫌我是个下等的人。牙咬住小辫梢点头应允,大少爷呀,这一阵闹得我心乱头昏。这一阵你示真情好话说尽,眼看他可怜相动了我的心。”
评剧版《雷雨》演出成功,引起中旅团长唐槐秋和唐若青父女俩的兴趣。他们专门到天乐戏院看演出,还在东家的陪同下与演员见了面。唐槐秋非常欣赏新凤霞的演出:“这个小姑娘演得好,小四凤多么机灵聪明可爱呀!演得单纯活泼,唱得又好,咬字清楚……”唐槐秋还半开玩笑地说:“到我们团去吧,你演的小四凤比我们那个好,到我们团演话剧四凤!”
话剧版《雷雨》与评剧版《雷雨》在天津打擂台,一方面反映了《雷雨》这部作品的超强魅力,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天津这座大码头丰厚的文化底蕴,堪称《雷雨》演出史上的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