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八里台

(2013-08-21 16:09:11)
标签:

休闲

分类: 桑梓纪闻

 

民国时期八里台

原载8月21日《天津老年时报》津门故里

署名:侯福志

    翻阅旧时地图和文献得知,民国以前的八里台乃为野景,人烟稀少,水面广布,芦苇丛生。进入民国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八里台一带人气陡增,并逐渐成为天津城南著名的风景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今吴家窑、佟楼至八里台一线,有钱人纷纷购地置业,或为别墅、花园,或为牧场、蜂场,仅有记载的就有罗家花园、管家花园、倪家花园、丁家花园、孙家花园、刘家花园等数处。许多花园主人既是政界名流,又是文人雅士,与社会名流多有诗酒往还,所以,八里台一带俨然成了文人墨客乘舟野渡、赏菊会友、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有趣的是,1929年春天,崔勉忱先生曾在刘家花园设立了蔚甡蜂场,从北平、山东等处购来意大利蜂种,并引进新法蓄蜂制蜜,首开北方蜂业之先河。

    1923年,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落成后,著名的城南诗社每年都要在清明节、重阳节组织会员泛舟八里台,并借蟫香馆(严范孙寓所)、择庐(李琴湘寓所)举办诗酒之会,包括赵元礼、王逸塘、徐石雪、陈诵洛、杨意箴在内的学者、诗人留下了许多名篇佳构,如诗人张玉裁有一篇《范师以八里台游诗见贶隙寄》的诗作:“城南衣带水,日日在胸中。每溯从游事,悠然兴未穷。槐阴浮大白,蓼穗斗残红。俛仰秋将暮,萧萧芦荻风。”一方面描绘了八里台一带芦花飞舞、水蓼争艳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表达了众师友从游严范孙的快乐之情,读来颇觉兴味,堪称这方面代表作。提到八里台,就不能不提到聂忠公殉难处。1900年6月4日,聂士成“率死士匹马陷阵”,被日本军队包围,中弹后壮烈殉国。为纪念聂士成,天津绅民设立了“聂忠节公殉难处”纪念碑,并在碑亭两侧刻有袁世凯书写的挽联。1927年11月16日,著名报人王小隐曾游八里台聂忠公殉难处,并赋有《归途口占二章》:“一溪春涨小舫轻,夹岸垂杨眼乍明。此际真同天上坐,惊心炮火暂收声。黄尘碧血今何似,野渡桥头日欲昏。缓棹孤舟归去晚,斜阳春水吊忠魂。”表达了对壮士的敬仰之情。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后,在今南开大学正门以南,有一大片水面,“以其近南大也,因此定名曰‘南大坑’”。自1928年以后,市体育协进会每年夏天都要在南大坑举办游泳比赛。每次比赛都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著名报人吴秋尘有一篇《南大坑赛水记》,描述了比赛时的盛况:“是日参观者甚多,坑中舳舻相接,围坑而列者至百余艘,举凡法国教堂,海光寺、八里台、佟楼之船,一扫而空。”“八里台一带住户,倾家坐岸上看游船,大小男女,罗列如山,坐船人看赛水,傍水人则看赛水者,循环相看,各得其乐。村儿十余,裸逐游船,且舞且噪,尤见其喜不可支。

   在另一篇《夏游漫记》的文章里,作者还记述了由市内去八里台的路线,“先在西湖别墅进午膳,随后坐车到佟家楼……”在佟楼下车后,坐船沿河(即津河)往西,一路上经过“露香园”、“罗园”,不远处便到了南大。如今,从佟楼坐公交车沿中环线去南大,不过两站地的距离,很难想象繁华的中环线及两侧楼房在当时曾经是大片的花园和水面,这真是沧海桑田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