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津报人

(2012-12-14 12:35:22)
标签:

休闲

分类: 盛世收藏

   http://s5/mw690/5e2a525ftd0c8a9f5d164&690

       刘君宜所供职的《天津商报》(1935年,笔者藏)报影

                          
                  抗日津报人
            原载《天津中老年时报》署名:侯福志 发布日期:2012-12-13 11:01:51

   1937年7月30日,日本军队占领天津,从此,天津报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只有数种报纸获准出版发行。比二三十年代最高峰期发行五六十种报纸的境况自有天壤之别。在这场政治洗礼中,有一些报人投靠了日本人,期望借外势苟且偷生,也有一些富有正义感的报人不甘堕落,因而受到了摧残和迫害,其中一些人为国捐躯殉职,如刘髯公、生宝堂、刘君宜等。

  刘髯公,字仲儒,杨村人,生于1893年,是《新天津报》、《新天津晚报》、《新天津画报》等系列报纸的创办人。日本军队占领天津后,刘氏因拒绝使用日本同盟社的电讯稿,并且拒绝出任治安维持会会长和社会局长,同时极力宣传抗日主张,而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并关进了水牢,左腿胫骨被打断,并伤及内脏,于1937年11月底去逝。据当时同一囚室的狱友卞慧新先生回忆:“(7月)17日下午,与刘髯公相见,互通姓名。见其侧卧于榻上,裤腿有血污并粘附伤腿上,稍动就牵动皮肉,极为疼痛,不觉毛骨悚然。”刘临终前仍自编戏词痛骂日本人,并嘱咐家人不可出报。

  生宝堂,山东人,留法学生,曾任《益世报》股东、经理。天津沦陷后,生宝堂利用意租界作掩护,继续出版《益世报》,发表抗日消息。日本人通知意租界当局,要求《益世报》采用日本同盟社电讯稿,遭到主撰罗隆基、总编辑解幼圃和经理生宝堂的共同抵制,从而引起日本人仇视。半个月后的一天,生宝堂与秘书师潜叔乘汽车去法租界,路过万国桥(今解放桥)时,被日本宪兵队劫持,随后被日本人枪杀。

  刘君宜,是天主教孤儿院孤儿。出身贫寒,学习刻苦,曾在天津的《商报》任记者。自办“大中华通讯社”,兼任天津《赳赳正武报》总编辑、南京《中央日报》驻津记者。七七事变后,刘君宜举家迁入英租界,并以《中央日报》记者名义向南京拍发电讯。后与他人合作出版油印小报《中国人报》,积极宣传抗战,出版当天即被英租界当局查封并将其逮捕。后来,经友人营救后获释,第二年在烟台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后被日本侵略军捕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